7月4日,一則新聞震動了全球貿易界。
印度突然宣布,將對美國商品實施報復性關稅措施。
就在幾天前,特朗普政府還信心十足地表示,與印度“即將達成共識”。
眼看貿易談判就要在7月9日關稅緩沖期結束前塵埃落定。但結果卻出人意料。
印度不僅沒有退讓,反而展現出強硬姿態。
這一次,印度為何態度驟變,從“軟弱可欺”轉為“寸土必爭”?
歸根結底,是美國的條件過于苛刻,胃口太大,把印度逼入死角。
為什么貿易談判最終破裂?因為美方提出的條款簡直堪稱“得寸進尺”。
一方面,對印度出口的汽車零部件、鋼鐵及紡織品大幅提高關稅。
另一方面,又要求印度全面開放市場,對所有美國產品免除關稅。
這哪像是雙邊談判,更像是單方面的掠奪。
印度財政部長西塔拉曼早已明確表態:農業和乳制品領域絕不讓步。
然而,美國偏偏在這兩個關鍵領域持續施壓,要求印度進口轉基因玉米和大豆。
按照印度以往的做法,很可能會象征性抵抗一陣后選擇妥協。
但這次為何如此堅決?因為這直接關系到印度經濟的核心命脈。
首先,美國加征關稅所針對的行業,正是印度最脆弱的部分。
汽車零部件、鋼鐵和紡織業是印度制造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利潤微薄。
2023年制造業占GDP比重已下滑至14.7%,甚至低于1968年的水平。
莫迪喊了十年的“印度制造”口號,希望將國家打造為世界工廠,現實卻并不理想。
如果再遭遇關稅打擊,相關產業可能面臨生存危機。
印度制造業的崛起夢想恐怕也只能化為泡影。
其次,美國提出的零關稅要求,更是對印度經濟雪上加霜。
農業貢獻了印度GDP的16%,農民群體是莫迪政府重要的支持基礎。
一旦市場開放,美國農產品涌入,印度農民的生計將遭受毀滅性沖擊。
盡管印度是糧食出口大國,但國內仍存在嚴重的糧食短缺問題,農業結構失衡已引發社會矛盾。
若再被美國轉基因產品沖擊,農民抗議可能演變為更大規模的社會動蕩。
印度商業和工業部長皮尤什·戈亞爾直言不諱:貿易協定必須互利共贏,國家利益永遠高于一切。
面對美國的貪婪要求,印度不反抗才怪。
不過問題來了:印度這么做,難道不怕遭到美國更嚴厲的反制?
畢竟特朗普素以“貿易戰狂人”著稱,印度過去也沒少向美國低頭。
別擔心,印度此次行動并非沖動之舉,而是有充分底氣。
印度敢于正面迎戰,確實不是頭腦發熱。
而是判斷準確——特朗普不敢輕易動手。
首先,回顧歷史,印度對美示好,其實是出于與中國博弈的考慮。
總想著借助美國力量,在亞洲地區提升影響力。
但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印度對美出口僅占其總出口額的18%。
略高于中國的14.7%。
換句話說,印度擁有龐大的國內市場,14億人口帶來的消費潛力,足以支撐其自給自足。
即使失去美國市場,印度依然可以維持經濟運轉。
不像一些小國那樣必須依賴美國生存。
印度外長蘇杰生一語道破:印美關系不應圍繞中國展開,過度解讀只會誤導。
這說明,印度早已意識到親美政策并無實質好處,不如放手一搏。
其次,國際局勢也增強了印度的自信。
眼看7月9日關稅大限臨近,日本、韓國、歐洲等美國盟友均未屈服。
而中美之間的較量還未真正展開。
特朗普對待印度的態度,甚至不如巴基斯坦。
印度外長訪美四天,連特朗普的面都沒見到,其他國家官員反倒能輕松會談。
莫迪政府怎能不憤怒?于是果斷出手,對美征收同等金額的關稅。
總額達7.25億美元,并已向WTO提交正式通知。
印度心里清楚:特朗普的“關稅大棒”難以撼動它。
最后,印度手中還握有一張王牌,那就是金磚國家這一戰略依托。
過去,印度在金磚會議中常扮演“攪局者”角色。
曾三次導致議程失敗,明顯是在美俄之間保持平衡。
但如今形勢不同,印度開始轉向,試圖借助金磚來緩解美國壓力。
而且,印度已經付諸行動。
7月2日,莫迪提前出發,開啟為期八天的五國訪問行程。
訪問地點包括加納、特立尼達和多巴哥、阿根廷、巴西和納米比亞,最后一站為巴西。
今年金磚峰會將在巴西舉行。
印度官方明確表示:這是莫迪對“金磚團結”的公開表態,目標在于加強印度在機制中的核心地位。
峰會前夕,金磚國家聯合發布聲明,呼吁改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
此舉直指美元霸權,顯然是對美國金融體系的一記重擊。
莫迪高調宣稱,金磚機制是“全球南方”國家合作的關鍵平臺,印度愿做其代言人。
過去兩年,印度曾在金磚和上合組織關鍵會議中多次拒簽文件,至少三次導致議程流產,明顯在玩平衡策略。
但這次,莫迪似乎真的準備回歸。
不僅積極參與峰會,還推動金磚挑戰美元體系。
為何如此積極?因為美國的關稅威脅已迫在眉睫!
特朗普的貪婪,徹底喚醒了莫迪。
印度終于明白:與其在美國一棵樹上吊死,不如投向金磚懷抱,與中俄聯手,照樣能成為全球強國。
當然,這只是權宜之計,還是真心實意的合作?
莫迪的外交之旅與金磚動態,將帶來新的變數。
未來幾天,貿易談判與金磚峰會的聯動,或將決定印度的命運走向。
印度這一步棋,下得既狠辣,又精明——多極化時代的大門,正為它敞開。
總體來看,印度此次對美采取強硬立場,令人意外。
如果不是美國步步緊逼、貪得無厭,印度大概率不會做出如此決絕的選擇。
畢竟從骨子里講,印度與美國關系并不疏遠。
但國與國之間,只有永恒的利益,沒有永遠的朋友。
既然美國率先撕破臉面,印度自然也沒有理由繼續忍讓。
只是不知道,印度的這一舉動,是否會讓特朗普的關稅武器徹底失效呢?
參考資料
新華網--印度擬對美征收報復性關稅!談判卡在哪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