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廣軍事
烏克蘭軍方近日對外宣布,在防御俄軍大規模導彈和無人機襲擊的攔截行動中,烏空軍損失了1架F-16戰斗機,飛行員未能及時跳傘逃生而身亡。據了解,自2022年俄烏沖突爆發以來,在攔截俄軍大規模導彈和無人機襲擊的行動中,烏空軍已損失了多架米格-29、蘇-27以及F-16戰斗機。
那么,為何這些先進戰機在面對俄軍無人機時紛紛“折戟沉沙”?
俄軍無人機有何技術特點?
資料圖:俄羅斯“天竺葵-2”自殺式無人機(來源:環球時報)
目前,俄軍對烏克蘭境內縱深目標實施打擊最常用的自殺式無人機是“天竺葵-2”。該機最大的技術優勢在于造價低、航程遠、戰斗部質量大、目標特征小,而主要缺陷則在于飛行速度慢。軍事觀察員張學峰分析,在俄烏沖突中,俄軍根據實戰效果有針對性地對“天竺葵-2”自殺式無人機進行了戰術應用創新,增加了烏軍戰機的攔截難度。
張學峰:
“天竺葵-2”無人機此前往往是在低空或超低空飛行,這種“低慢小”目標很難被發現。但隨著技術的發展,目前的防空雷達系統可以有效對其進行探測、跟蹤并攔截。
因此在實戰過程中,俄軍不斷對“天竺葵-2”進行改進,提高了它的飛行高度。如此一來,高炮、高射機槍和小型激光制導火箭彈也很難對它進行攔截。此外,俄軍在使用“天竺葵-2”時還搭配使用了無人機誘餌,從而進一步消耗對方的防空系統。
烏軍戰機為何屢屢戰損?
資料圖:烏克蘭F-16戰斗機(來源:央視新聞)
在很多人印象中,飛行員駕駛先進戰機攔截無人機會十分輕松,但實際情況遠非如此。張學峰介紹,這其中隱藏著很多外界所不了解的“重重險關”,正因為如此,烏空軍面對大規模來襲的俄軍無人機時,才會頻繁損失寶貴的戰機以及飛行員。
張學峰:
用導彈攔截無人機無疑是較為有效的方式,但如果對方大量使用小型無人機,那么使用導彈攔截的效費比就會較低。因此烏軍在使用導彈攔截俄軍無人機的同時,往往也會使用航炮進行攔截。
而烏軍在使用航炮攔截無人機時,為了提高命中率,通常會降低戰斗機的速度,但是這也增加了戰斗機的控制難度,容易失速墜毀。此外,戰斗機本身飛行速度較快,而航炮的有效作用距離較近,在擊毀對方的無人機后,其碎片可能會“砸”到戰斗機自身。
因此,使用戰斗機攔截低速、小型無人機存在一定危險。
無人機與反無人機技術
如何升級?
資料圖:美國“走鵑-M”反無人機系統(來源:央視新聞)
近年來,隨著無人機及反無人機技術的快速發展,其在軍事領域的應用愈發廣泛,不過相關技術仍存在改進升級空間。談及未來無人機和反無人機技術的發展方向時,張學峰進行了以下分析。
張學峰:
一方面,在進攻方,類似于“天竺葵-2”這類無人機,主要改進方向在于提高其抗干擾能力,另一改進方向則是通過人工智能識別技術進行導航和定位,擺脫對外部導航信號的依賴,從而提高打擊效率。
另一方面,在攔截方,重點在于發展低成本的用于應付飽和攻擊的反無人機系統。此外還要豐富攔截手段,形成多道不同機理的攔截體系,從而實現有效攔截。
記者:贠瑞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