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科創新名片”、新質生產力集聚高地、科技企業發展的沃土……兩年多來,天開高教科創園“一核兩翼多點”注冊企業超3500家,一個個企業的成長故事正在講述,一系列神奇的變化正在發生。
何以天開?作為天津重點打造的科技創新策源地,天開園以理念創新帶動舉措革新,一系列惠企制度安排接力落地,從招商引育,到政務服務;從提前介入,到跟進服務,一個個鮮活的助企案例,上演著“天開速度”,釋放著“天開溫度”。
“最快1小時辦好”
夏日的天開園,一派忙碌景象。在核心區先導區綜合服務中心辦事大廳內,不時有企業人員前來咨詢、辦理各項涉企事務。一旁的自助服務區,集多部門便利服務于一體,可24小時不間斷提供證照打印、企業代碼登記、臨時身份證辦理等涉企服務事項。
天開園先導區的政務服務,由市政務服務辦授權南開區予以屬地化辦理。在南開區政務服務辦副主任劉金友的講述中,政務服務銜接此前的招商環節,在企業確認入駐后,一場政務服務“天開速度”實踐就已經啟動了。
“企業確認落戶后,由我們聯系企業,看企業有什么需求或要求,我們告知企業入駐應該具備的條件、需要辦理什么業務,我們進行一個整體的策劃。由對方提供要件,我們進行辦理。”劉金友告訴津云新聞記者。
自2024年開始,天開園進一步將推出“一企一策一檔”制度設計,不僅有專門的服務專員一對一服務落戶企業,還會建立專門檔案,全程跟進服務,“該辦哪項業務,下一步怎么走,我們都有專屬團隊為企業提供專屬定制化服務,一對一講解?!眲⒔鹩颜f。
從企業核名,一直到股東、資金、經營范圍等信息,服務專員都會和企業細致溝通對接,即使企業辦事人員并不熟悉,也可以實現最快1個小時左右頒發“證照”。劉金友介紹,為便利京冀企業入駐天開園,園區政務服務還推出遠程認定功能,企業人員不到場也能快速辦齊相關業務,“園區京津冀協同發展項目很多,我們的一站式、一條龍、全流程服務可以有效減少時間消耗。”
天開園引育孵化的智清未來、永續新材料、天大智圖等一眾科創企業,連同在先導區注冊的所有上千家企業,都享受到了“一企一策一檔”專屬服務。正是在這種政務服務“天開速度”的助力下,企業得以心無旁騖地專注專業工作,實現快速產業化,駛上了高速成長快車道。
從北京到天津“拎包上班”
在天開廣場的辦公室里,李惠向記者展示著公司研發的微納米功能粉體材料。這種材料不僅可以添加到橡膠、建材、化工等各類產品中,起到隔熱、絕緣、隔音等作用,增加耐磨度、耐腐蝕性,還可以用于土壤改良,其獨特的球體結構可以有效增加土壤黏性,防止沙化。
這家公司,就是天開園引育孵化的代表性科技企業之一——智清未來。企業創始人陳杰聯手清華大學技術團隊,幾年前在北京成立了一家公司,鑒于公司不斷發展壯大,需要建設自己的生產線,這一剛需促使陳杰把目光瞄向天津重點打造的天開園。他了解到,天開園不僅能提供研發、辦公的空間,擁有優良的發展和政務環境,“一核兩翼多點”布局還能為企業提供足夠的產業化空間載體。
“說搬就搬!”陳杰回憶當時的雷厲風行,而公司核心團隊成員也義無反顧,追隨他來到天津,畢業于清華大學的副總經理李惠正是其中之一。讓李惠贊嘆的是,在公司落地初期,她僅到天開廣場考察過一次,就在園區的管家式專屬服務下辦齊了公司注冊相關事項。第二次來天津,她已經坐在了嶄新的辦公室工位上,可以說是“拎包上班”。
“去年6月20日,我們公司正式落戶天開園。像企業注冊這些政務方面的事,我們并不專業,園區的一站式服務太贊了,讓我們盡量少在這些事務性工作上耗費時間,而是專注公司業務的發展?!崩罨菡f。她親自體驗到了劉金友所說的“1小時辦好執照”的“天開速度”。
落戶之后,智清未來生產線建設又提上日程,最終在“翼核聯動”的機制創新助推之下,公司順利在津南區找到了適宜的工業廠房,產線快速搭建完畢,僅僅幾個月,就實現投產。看到公司第一批貨發出,陳杰和李惠心中滿是欣慰。
落地只是開始 跟進彰顯溫度
如果說“天開速度”讓企業在落戶階段嘗到了政務改革創新的實惠,那么,落地后的持續跟進服務,則讓企業感受到了另一種關愛和支持,成為助力企業進一步成長壯大的“天開溫度”。
費曼動力是一家位于天開津南園的科技型企業,專注于綠色電化學領域產品和解決方案,由天津大學教授胡適等人創建,致力于商業化二氧化碳電解器和上游關鍵材料催化劑、關鍵組件膜電極的全鏈條系統的開發。從落地天開津南園最初的幾百平方米辦公空間開始,作為海教園管委會服務專班之一的王君就見證著該企業的一步步發展壯大。王君是海河教育園區管委會產教融合部干部,在她看來,科技型企業落戶只是第一步,后續發展中的載體、融資、市場、生態建設還有很多的工作要做,作為招商工作人員,不能把企業招過來后就當“甩手掌柜”。
“科技企業孵化發展中很多時候都稱得上‘九死一生’,因此必須持續跟進,時刻關注企業發展,幫助他們解決遇到的困難?!蓖蹙f。
“目前我們的辦公面積有些小了,需要更大的空間……”王君收到了胡適教授的微信,她立即驅車來到園區,當面詢問費曼動力對載體的具體需求。原來,因為公司研發和業務規模不斷擴大,現有辦公區無法滿足電解槽等大型電化學設備研發的需求,亟需總面積更大的綜合載體。
王君第一時間向領導匯報,快速聯絡園區有關負責人,為費曼動力尋找合適研發空間。綜合考慮企業提出的承重、排風和研發辦公一體等需求,他們找到了一棟三層的總面積近4000平方米的綜合載體供企業選擇,公司團隊在考察后非常滿意,不久后就遷入新址,產能獲得進一步提升。
海教園管委會服務專班還多次聯絡有關創投基金,為費曼動力拓展融資渠道,在津南區各有關部門協助下,總計有4000萬元的金融“活水”注入費曼動力,解了企業創業初期的燃眉之急?!斑@些初創的科技型企業在起步階段是很難的,我們必須拉把手。”王君表示,直到今日,她仍然每隔一兩周就到訪企業,詢問運營情況,協助解決各類問題。
記者獲悉,津南區加大制度改革創新力度,整合天開津南園、海河教育園區與津南經開區的資源優勢,建起“三位一體”的管理架構。在優化頂層設計的基礎上,精準匹配創新要素,推動技術、人才、資金等向天開津南園集中靠攏。而費曼動力、南大數安等科技企業的成長歷程,正是從“天開速度”到“天開溫度”的生動詮釋。
記者|陳慶璞
編輯|劉嘉言
來源:津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