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來歐盟不領情啊,老中的善意都釋放得這么明顯了,他們還這么我行我素,這是圖啥?
這到底怎么回事?
2025年7月4日,中國商務部正式宣布,自7月5日起,對原產于歐盟的白蘭地(尤其是法國干邑)征收27.7%至34.9%的反傾銷稅,期限五年。
為什么?
表面原因是歐盟相關白蘭地存在傾銷行為,對中國本土產業造成了實質性損害,所以老中才痛下決心把白蘭地給加稅了。
但實質上嘛,其實是對歐盟無理加征關稅的精準反制。畢竟在2024年10月,歐盟就以“反補貼”為由,對中國出口的電動汽車加征最高達35%的關稅,并對中國新能源產業展開多項調查。經過歐盟這么一搞,中國新能源的出海計劃就全被打亂了,從此元氣大傷。
老中都給歐盟這么長的反思時間了,他們仍然不知悔改我行我素,那就只能打了。
再說說醫療器械領域的摩擦新前線。
2025年6月下旬,歐盟委員會根據《國際采購工具》(IPI)首次對中國采取限制措施,決定自6月30日起,禁止中國企業參與歐盟范圍內價值超過500萬歐元(約合人民幣3900萬元)的政府醫療器械采購項目。
老歐洲給出的理由也很是老套——中國市場存在對歐盟醫療器械存在的歧視性政策!在歐洲眼中,他們自己就是白蓮花,在經過長達九個月的調查之后,歐盟堅決認定中國的采購做法嚴重限制了歐盟企業的市場準入。
這回大家都看清各自的真面目了,所以老中也學精了,這回反制得很快。
2025年7月7日,財政部發布通知,明確對于預算超過4500萬元人民幣的政府醫療器械采購項目,歐盟企業(不含在華歐資企業)將被排除在外。此外,采購中歐盟制造成分占比超過50%的醫療器械也會受到限制,但如果只有歐盟產品能滿足采購需求,則可例外。
簡單來說,歐盟一向引以為傲的醫療器械工業,這回恐怕要徹底失去中國這個最大的買家了!
事實上,這些年來,老中對歐洲的善意是很明顯的,奈何他們就是不領情!
這是什么原因?
客觀上來講,有歐盟的原因,也有我們自己的原因。
在這個弱肉強食的世界,絕大多數國家遵循的還是美國的那一套“霸者”思維,也就是用拳頭來說話,你不聽我的那就等著吃我的拳頭吧,說句不好聽的,這種模式才是人類社會運行至今的法則。但老中這個賽季卻一直遵循著“和平共處、不干涉他國內政”的基本準則,踐行“王道”,很明顯這條路才是最難的,但一旦實現,獎勵將會是空前絕后地豐厚——“世界人民大團結”就真有可能會實現,“人類命運共同體”才真有凝聚的可能。到那時,人類才真的能走向星辰大海。
老中的善意“善”在哪里?
盡管歐盟對中國新能源汽車、太陽能產品等領域實施了多項反補貼和反傾銷調查,中國并未選擇立即采取全面報復,而是通過磋商和階段性讓步來尋求解決方案。
例如,中國甚至都取消了對部分歐盟官員的制裁措施,這在國際政治中屬于主動示好的明示了,體現出了中國希望通過外交手段緩解緊張的局勢。這難道還不是善嗎?
其次,在醫療器械采購問題上,中國雖然最終采取了對等反制措施,但在此之前,商務部和財政部多次強調希望通過對話解決分歧,避免貿易沖突升級。中國明確表示,限制措施是被動應對歐盟先行的限制政策,且對在華歐資企業給予豁免,這些措施已經很明顯是在對外資企業開綠燈了的。
但現實也很殘酷
盡管中國的善意如此明顯,歐盟方面卻選擇了堅持自身的貿易保護和戰略自主路線,繼續對中國企業設置限制,甚至擴大對中國商品的關稅和采購排斥范圍。這種“我行我素”的態度,顯然與中國的合作愿望形成了鮮明對比。
到了今天,隨著美國對歐洲商品威脅征收高額關稅,中歐、美歐三方貿易談判陷入僵局,歐盟內部也因各成員國利益分歧難以形成統一立場,導致談判進展緩慢甚至瀕臨破裂。
總的來看
中歐貿易摩擦已經從“口水仗”升級為“真刀真槍”的政策對抗,這是真開打了,涉及的領域已經從汽車、酒類擴展到高端醫療器械,且呈現出“以牙還牙”的博弈態勢。
對于普通人來說,這恐怕不僅僅是關稅數字的變化這么簡單,更意味著未來進口商品價格、產業鏈布局甚至就業機會都可能受到影響。
不過眼下中歐還遠未到“掀桌子”的地步。
白蘭地公告里的價格承諾、醫療限令里的4500萬門檻、德國工廠的豁免,處處是預留的退路。但歐盟若繼續在“對美妥協”和“戰略自主”間搖擺,下一輪打擊可能不再是酒和器械,而是歐洲更脆弱的軟肋——豬肉產業、乳制品、稀土命脈、光伏技術以及汽車出口等等。
所以說,貿易戰,并沒有贏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