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活得下去”到底需要多少錢?一項最新研究指出,一個典型的四口之家若想維持最基本的生活水準,年收入至少需要超過12萬美元。但現實是,全美超過一半的家庭連這一“基本生活線”都難以達到。
這項研究由路德維希共享經濟繁榮研究所(Ludwig Institute for Shared Economic Prosperity)于2025年5月發布,旨在揭示當前美國家庭維持“最低生活質量”(Minimal Quality of Life,簡稱MQL)所需的真實開支。
報告指出,過去20年,美國整體生活成本上漲了近100%,遠遠超過了工資漲幅。其中,僅單身人士要覆蓋基本食宿、交通、醫療等開銷,每年就需約4.5萬美元。而對于一個雙薪夫婦撫養兩個孩子的普通四口之家,年收入需達12萬302美元才能維持基本生活。
研究將“最低生活質量”定義為:一個家庭能夠穩定負擔以下項目的生活狀態:
住房
交通
醫療保健
食品
育兒開支
通訊與科技設備
基本服飾
適度休閑娛樂(例如:訂閱串流媒體、每年看六場電影和兩場棒球賽)
值得注意的是,這并不包含高消費或奢侈享受,僅為最低限度的現代生活所需。
報告顯示,美國收入排名后60%的家庭目前無法負擔上述生活標準。研究指出,這意味著:“傳統意義上的‘美國夢’——穩定生活、社會聯結與階層流動,對許多家庭來說已經成為遙不可及的理想。”
造成這一現象的主因,在于住房、醫療、教育等核心生活成本飆升遠超工資增長,使大量家庭即便雙職工、勤儉持家,也難以維持“基本體面”的生活。
數據顯示,自2001年以來:
房價上漲 130%
醫療費用上漲 178%
外食開支上漲 134%,高于整體食品價格92%的漲幅
育兒費用(如托兒)上漲逾 130%
課后照護成本上漲 106%
公立大學學費上漲 122%
旅游支出自2019年起上漲 35%
超市物價近五年上漲 24.6%
這一系列數字清楚說明,即使“日常”也在不斷變得昂貴。
面對這一困境,財經顧問Laura Lynch在接受CNBC采訪時直言:“我已經厭倦了‘少買杯星巴克就能存錢’的說法。問題不在于個人消費習慣,而是這個社會已經建構出一種。我們負擔不起的生活模式。”
她強調,長期以來的公共政策失衡與結構性通脹,才是讓中產階級日益陷入困境的根源。
年入12萬美元,在以往或許代表中產富裕,如今卻只是“勉強生活”的門檻。美國社會正面臨前所未有的生活成本危機——不是人們不努力,而是時代變了。
住房、醫療、教育、育兒——每一項都在將普通人推向更艱難的處境。
當天匯率
1 美元=7.17人民幣
美國同城分類信息網免費發布平臺!
點擊下方原文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