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國際上有件大事兒可真是炸開了鍋!
越南這回頭鐵,竟然在美國的關稅大棒底下,跟中國“翻臉”了。
搶先跟美國簽了個貿易協議。
這事兒鬧得沸沸揚揚,到底咋回事兒呢?
咱今兒就好好嘮嘮。
美國對越南那可是下了狠手。
關稅威脅就跟懸在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原本46%的懲罰性關稅,直接把越南逼到了墻角。
要知道,美國可是越南最大的海外出口市場,2024年對美出口高達1360億美元。
這占越南GDP近30%,要是真讓這46%的關稅落地。
越南的GDP估計得損失2%,經濟直接斷崖式下跌。
越南政府為了保住美國市場,只能跟美國談判。
最后簽的協議,表面上看越南出口美國商品關稅降到了20%。
可實際上經越南轉運的中國商品,那得交40%的懲罰性關稅!
而美國商品進入越南,那可是零關稅,說這不是針對中國估計沒人信?
特朗普自己都說了,要“堵死這條通道”。
越南這么做,背后的經濟壓力可不小。
要是被加征高額關稅,美企代工廠可能大規模撤離,越南產業鏈可就遭重創了。
所以他們在三個月內火速批準馬斯克“星鏈”入越、緊急采購30億美元美國農產品。
甚至為特朗普集團高爾夫項目開綠燈,就為了爭取點談判籌碼。
美國這招可真是高,先跟英國達成“零關稅+供應鏈綁定”協議。
現在又搞定越南,形成了“英美越聯盟鏈”。
越南對美貿易順差1230億美元,英國1090億美元。
美國就盯著這些貿易逆差大的國家,用高關稅逼著對方開放市場。
美國國會還通過了《貿易執法強化法案》,授權總統直接對“非對等貿易國”征收懲罰性關稅。
這一下特朗普手里的牌可就更多了。
他現在已經把矛頭對準了日本、歐盟、韓國這些國家。
日本對美順差670億美元,歐盟1980億美元,韓國480億美元。
就連三星都緊急把30%手機產能,撤出越南轉投印度。
豐田北美工廠也在加速擴建。
美國這么做是要把全球供應鏈都攥在自己手里,讓其他國家都得聽他的。
可中國不一樣。
中國商務部早就放出話來:
7月3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何詠前再次強調,中方“堅決反對任何一方以犧牲中方利益為手段達成交易”。
中國的反制措施那可真是招招致命。
中國向WTO起訴美國“單邊轉運壁壘”,要求其遵守國際貿易規則。
同時對配合美方稽查的越南工廠,以“違反自貿協定”為由實施進口限制。
中國通過RCEP強化與泰國、馬來西亞的原產地規則協同,開辟“中-泰-馬”新中轉通道。
中越邊境友誼關口岸還試行“一日清關 政策,吸引高附加值產業回流。
中國暫停向越南出口電子級多晶硅、稀土分離劑,這可都是越南制造業轉型的命門。
要知道,越南80%的塑料原料、60%的電子零部件都依賴中國進口。
這一斷供,越南的制造業成本可就飆升了。
越南以為跟美國簽了協議就能萬事大吉?
那可大錯特錯了。
美國壓根就沒打算承認越南的市場經濟地位。
2024年8月美國商務部還宣布繼續維持越南的“非市場經濟地位”。
至于高科技出口限制,那更是空頭支票,美國根本沒松口。
而且越南為了滿足美國的要求,得允許美國海關實地核查生產線。
確保“越南制造”商品本地增值率超過30%。
這也就意味著大量在越中資企業將失去關稅優惠資格。
有東莞家具廠主哀嘆:
美國海關還建立“高風險企業清單”,對鋼鐵、鋁制品等開展追溯稽查。
蘋果都被迫將部分產能調整。
3000 余家中國配套企業面臨“要么升級供應鏈,要么撤離”的生死抉擇。
這場博弈,沒有贏家。
越南被千億順差綁架,美國被民粹貿易反噬,中國被逼入技術突圍的絕境。
越南的短視選擇,不僅得罪了中國這個連續17年的最大貿易伙伴,
還失去了未來融入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機遇。
原本在中國幫助下修筑鐵路后,越南商品可更便利地流通至中國乃至歐洲市場。
現在這藍圖可能都泡湯了。
而美國雖然打擊了中國經越南的轉口貿易,但通脹警報再響。
印度、墨西哥的替代產能遠水難解近渴。
圣誕季貨架空蕩已成定局,中國這邊,反制措施已經亮劍。
接下來就看越南怎么應對了。
是繼續一條道走到黑,還是回頭是岸。
這可真是個難題。
在中美戰略競爭加劇的背景下,越南的選擇給其他國家提了個醒:
是維護短期經濟利益,還是守護長期戰略自主?
這道選擇題,確實不好做。
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
中國在這場博弈中絕不會輕易服軟,越南這回算是踢到鐵板了,接下來的日子,恐怕不好過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