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就是小暑節氣了。
這個節氣的到來意味著酷暑模式正式開啟。老話說"小暑大暑,上蒸下煮"。這話一點不假,高溫高濕的天氣讓人喘不過氣。
今年小暑在農歷六月十三。農諺講"小暑在中,雨熱都中",預示著今年可能是個均衡年景。但均衡不等于沒風險。
數據顯示,小暑前后雷暴最多,大風暴雨甚至冰雹都可能出現。
"雨打小暑頭,四十五天不用牛"。
這句農諺在南方特別靈驗,小暑下雨往往預示著持續陰雨。
去年就有地方遭了災,農田被淹損失不小。今年得提前做好排水準備。
"小暑南風,大暑旱"。這句老話在北方更應驗,南風帶來干燥氣流,容易導致伏旱。華北地區要特別注意,連續三年干旱讓地下水嚴重透支。
"小暑一聲雷,黃梅倒轉來"。長江流域的農民最怕這個,梅雨返場可不是鬧著玩的。
數據顯示,梅雨延長會導致水稻減產15%以上。這可是要命的事。"小暑無雨落,大暑干死禾"。
這句在西北地區特別準,干旱對莊稼就是滅頂之災。去年甘肅部分地區玉米絕收,就是因為伏旱太嚴重。農諺是老祖宗的智慧結晶。
但現代氣象更精準,兩者結合才能更好指導農業生產。今年有個特殊情況。閏月導致節氣時間跟往年不太一樣,老把式們得多留個心眼。
川西高原的農民要注意,你們那兒還可能下霜,跟平原地帶完全兩個樣。東部地區要防伏旱。
西部山區要防洪澇。
這就是我國氣候的復雜之處。有人說農諺過時了。
要我說,科技再發達也替代不了這些經驗。信不信由你。特別提醒種水稻的農戶。
這時候正值抽穗揚花期,溫度控制很關鍵。高于35℃就危險了。
去年湖南部分地區水稻空殼率高達30%,損失慘重。
該澆水時澆水,該排水時排水,一樣都不能少。
這就是農時的重要性。
未來十天要特別關注天氣變化。華北、東北地區南部、四川盆地西部可能多雨。
按照農諺預測,這些地區可能迎來持續性陰雨天氣,要做好防范準備。
南方地區則要警惕高溫熱害。
持續35℃以上高溫對果蔬生長極為不利。
今年三伏天長達40天,比往年多10天。
這意味著極端天氣風險更大。不管農諺準不準,提前做好防災準備總沒錯。農民朋友要打起精神來。
記住老祖宗的話沒錯,但更要相信科學。
氣象預警要及時關注。
你覺得農諺還管用嗎?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看法。免責聲明:本文僅供參考,具體農事操作請結合當地實際情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