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安委辦近日發布《關于加強工業企業自建自用天然氣站安全管理的通知》(安委辦函〔2025〕19號)(以下簡稱“19號文”),在全國范圍內部署開展自建站安全專項治理,標志著這個長期處于監管盲區的市場正式步入強監管時代。
一處手續不全的撬裝式供氣裝置、一次未經驗收的私自投運、一場本可避免的爆炸事故……這些問題,紛紛指向各地的LNG自建站。據《中國能源報》記者了解,當前,因各地對自建站定性不一致、監管方式不相同、部分地區監管主體不明確,導致一些自建站存在未按標準規范設計、未按要求進行建站審批等問題凸顯,安全水平堪憂。
針對上述問題,國務院安委辦近日發布《關于加強工業企業自建自用天然氣站安全管理的通知》(安委辦函〔2025〕19號)(以下簡稱“19號文”),在全國范圍內部署開展自建站安全專項治理,標志著這個長期處于監管盲區的市場正式步入強監管時代。“19號文強化了企業自建站的安全監管,也指明了企業自建站的建設規范。”安泰達律師事務所合伙人丁天進說。
長期處于監管盲區
近年來,工業企業自建自用天然氣站在各地興起,主要用于生產過程中的燃燒供熱。但在《城鎮燃氣管理條例》中,并未直接規定工業企業自建自用天然氣站的安全應由應急部門管理,而是主要關注燃氣經營、使用、設施保護以及安全事故預防與處理等方面的管理,并未特別針對工業企業自建自用天然氣站的安全管理作出規定。
“工業企業自建氣站,其實也就是點供,到底應當由哪個部門作為行業主管部門長期存在爭議,有的地方規定為住建部門,有的地方規定為應急部門。”丁天進說。
根據國務院安委辦通報,在此情況下,多地自建站存在“未按標準規范設計、未按要求進行建站審批等問題,本質安全水平低”,也存在審批漏洞普遍化的問題,超50%的案例涉及未批先建或規避驗收。
比如,早前華通能源公司旗下近40%的加氣站存在產權瑕疵,部分項目甚至未獲批先建設,運營7年仍未取得合法用地手續。易森天然氣運營10年未立項、翌昇源跳過消防驗收。此外,由于土地與性質沖突,工業用地建燃氣設施需變更用途,也存在企業經常規避審批問題。
“在實務中,多數供氣企業難以取得供氣所在地的燃氣經營許可證,只能取得危險化學品經營許可證。不僅如此,現行《燃氣經營許可管理辦法》規定的管道燃氣、瓶裝燃氣、汽車加氣站并不完全適用于自建站,辦證也缺乏足夠的法律依據。”丁天進進一步解釋。
在監管屬性不明確、審批標準不統一的情況下,工業企業自建自用天然氣站存在監管職責交叉和“審批打架”的亂象。
針對這一亂象,19號文明確要求,各地按照“三管三必須”原則,明確自建站全鏈條監管職責,開展違規建設排查整治,嚴格執行《城鎮燃氣設計規范》等10余項技術標準。該要求迅速在地方層面得到響應,廣東省韶關市近日出臺配套方案,啟動為期8個月的專項治理,分摸底排查、自查自糾、集中整治、總結驗收四個階段推進。
明確監管主體
“原先靠著與傳統城鎮管道燃氣打時間差、價格差和安全差來掙錢的自建站,或許在頃刻間無利可圖。”一位LNG行業資深人士坦言。
長期以來,“誰來管自建站”爭議不斷。浙江、湖南等地曾出現住建、應急管理、市場監管等多部門職責交叉或推諉現象。“其實就是愿不愿意管的問題。”丁天進指出,新規首次從國家層面明確要求各地建立“一件事全鏈條”監管機制。
新規出臺,正在深刻重構自建站行業的生存邏輯與發展軌跡。“這次19號文一次性給梳理清楚了。” 上述LNG行業資深人士表示。
根據19號文,發改部門核準備案,燃氣管理部門規劃安全監管,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消防設計審查和消防驗收,交通運輸部門管理運輸車輛,應急管理部門監督檢查安全監管工作,市場監管部門特種設備及計量設備安全監管,工信部門安全指導和摸底排查,終結了長期存在的監管主體之爭。
此外,新規及地方配套文件形成一套完整的技術標準體系。而且隨著整治深入,大量“無戶口”站點面臨關停,市場格局從“野蠻生長”走向加速洗牌。
比如,在響應19號文時,韶關市要求對“未經依法審批的自建站立即停用”,整改后需經主管部門書面確認方可恢復。“這種高壓態勢下,如華通能源這類近四成產權存在瑕疵的企業,將被迫投入巨資補辦手續或拆除設備,明確合規路徑的同時也直線提升合規成本。不過,這樣一來那些具備規范手續、安全投入充足的企業則有望獲得更大市場空間。” 上述LNG行業資深人士表示。
丁天進指出,企業自建氣站不僅涉及監管問題,更涉及企業用能成本問題,還涉及工業企業生存問題。“行業主管部門如果嚴格按照現行法律規范進行監管,那么很多自建站將難以繼續運營,工業企業生產經營將難上加難。”
安全與發展平衡
業內人士表示,即使在新規框架下,自建站的發展仍面臨系統性困境,面臨審批、土地與經濟性三重挑戰。
上述LNG行業資深人士坦言,用地合法性是自建站最大痛點。按規定,加氣站需獨立規劃用地,但工業企業自有地塊多為工業性質,變更用途難度大。“如果新征用地,又面臨城鄉規劃限制,很多項目可能需要將近10年才能取得土地使用權證,這種‘先上車后補票’模式在新規下將寸步難行。”
除審批時間長,還存在審批流程的“公章森林”。據了解,一個自建站從立項到運營需跨越數十道審批關卡,如今雖有所簡化,但涉及用地規劃、消防審查、壓力容器登記、環保測評等環節仍極其繁瑣,尤其是基層執行中互為前置、重復審批等問題依然突出。
“天然氣自建站的發展始終伴隨著與城市燃氣企業的利益博弈,這一矛盾在新規背景下更加凸顯。” 上述LNG行業資深人士說。
矛盾體現在省級政策呈現兩極分化。比如福建此前采取“堵疏并用”策略,允許管網未覆蓋區域建設合規自建站,而湖南、山東等地則明文限制點供發展。廣東個別城市宣布將在2025年底前全面取消點供。政策的不確定性和不統一性增加了企業的投資風險。
“還有城燃企業認為點供挑肥揀瘦,搶走利潤豐厚的工商業用戶,留下需交叉補貼的居民用戶,破壞行業可持續發展。而點供企業認為自建站是管道天然氣的必要補充,在管網未覆蓋區域、用氣高峰時段及氣價窗口期具有不可替代性。可以看出,不同主體存在一定的利益沖突。” 上述LNG行業資深人士說。
如何保證安全與發展達到平衡,進而破局?
業內人士認為,面對監管強化與市場重構,自建站行業需在三大維度尋求突破,注重規范與疏導并重,同時,探索“差異化生存”商業模式,通過搶占市場空窗期。比如學習四川、福建等資源豐富省份,依托政策支持與區位優勢的自建站有望成為區域性供氣網絡的重要節點;在東南沿海等管網成熟地區,將點供轉向應急調峰等輔助功能。
“很多工業企業并不具備安全運營能力,完全可以通過委托經營方式,委托第三方有資質、有經驗、有能力的供應商實施經營管理。”丁天進說,無論如何安全是底線,天然氣自建站市場將在安全與效率的平衡中,尋找新的發展動能。
文 | 本報記者 渠沛然
End
歡迎分享給你的朋友!
出品 | 中國能源報(cnenergy)
編輯 | 閆志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