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主觀點:王鈺棟被高估
東亞杯首輪,國足0-3不敵韓國隊,博主“泡菜新聞”撰文認為,王鈺棟絕對被高估。“泡菜新聞”在個人微博寫道:
這場球看完幾個觀點:
1、王鈺棟絕對被高估了,12年前的孫可不是這樣的踢法,跑動積極沒用,得去上搶,去跑位制造機會,這場比賽,絲毫看不到。
2、巴頓的那個球如果進了,結局有可能不好說,但足球沒有如果。
3、黃政宇是因為長得像外星人才屢次入選的嗎?真不知道這小子有什么優點?打天津時候,山東隊失誤最多的就是他。國家隊打沙特,他上來就丟球。這場比賽更是被過成了傻子,除了一腳成功長傳,基本上腳腳失誤。特別是讓30多歲的老頭兒文宣民連續過他,唉!這人別用了行嗎?
王鈺棟被高估了嗎?
東亞杯首輪國足0-3負于韓國,王鈺棟首發出戰擔任左邊前衛。比賽中他完成多次突破嘗試,第38分鐘左路橫傳助攻高天意射門,皮球稍稍偏出;全隊整體被動的情況下,他仍是前場少數能持球推進的球員之一。賽后專業評分顯示,王鈺棟以8分位列全隊最高,評語肯定其“突破犀利、傳球創造機會”,與博主“被高估”的批評形成鮮明對比。
- 數據與表現證明價值,批評缺乏客觀依據
王鈺棟在東亞杯的評分居全隊之首,其突破、傳球數據均屬前列,尤其在高壓防守下仍能完成關鍵橫傳,展現技術穩定性。博主以“12年前孫可”的踢法標準苛責新人,忽視了兩代球員技術特點的差異——孫可以無球跑動著稱,而王鈺棟的優勢在于持球突破與創造力。職業足球需要多樣化球員類型,用單一模板否定潛力股,既不專業也不公平。 - 年輕球員需包容成長,而非“捧殺”或“棒殺”
18歲的王鈺棟已是U20亞洲杯預選賽最佳射手、亞冠隊史最年輕進球者,其職業生涯起點遠高于同齡人。東亞杯首戰面對韓國隊的高強度逼搶,他敢于拿球突破的表現,恰恰是國足長期缺乏的“勇氣型球員”特質。若因單場表現波動否定其潛力,既違背足球發展規律,也可能重蹈“傷仲永”覆轍。 - 輿論應聚焦改進方向,而非情緒宣泄
王鈺棟的傳球成功率、突破效率等數據已體現價值,但其無球跑動和防守參與度確需提升。專業批評應基于具體技術環節,而非“被高估”的模糊結論。例如,可指出他需加強與中場的聯動、提高反搶意識,而非否定其核心能力。中國足球需要更多建設性意見,而非撕裂球迷與球員的負面言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