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陳光標以3300萬現金堆成‘錢墻’宣布捐款,視覺沖擊引發廣泛關注,之后更是“表演式捐款”賺足眼球,風光無限,自稱捐了20億。
可探究“捐款的功利性”和“真實性”的聲浪,很快淹沒了他,2016年,他“消失”了。
但今年他高調回來了,先是全網招保鏢,與拳王張偉麗,聯動直播。
緊接著,貴州洪災,他二話不說捐了2000物資,親自奔赴災區,再度引發關注。
有人夸他真捐錢,是好人;也有人說他還是愛作秀,老毛病改不了,而玻璃大王曹德旺對他的評論卻說到了點子上。
1.窮小子到“萬元戶”
陳光標,1968年出生在江蘇一戶貧民家,小時候窮怕了,從小就想賺錢。
十歲時,他挑水去賣,攢下學費還幫襯鄰居小孩,“幫人”的種子或許那時就埋下了。
十四歲他倒騰糧食買賣,一天能掙三百塊,不過這錢掙得不地道,秤上做手腳、麥子摻沙。
十七歲成了“萬元戶”,發達后還給被坑過的人家補了紅包。
考上南京中醫學院后,他覺得學醫來錢慢。
1994年,他看到“跨病儀”,花一百多買下后找人改裝,在街頭擺攤檢測、開藥方,半個月就回本
。他不滿足,花一千塊打廣告,效果驚人,查病的、買儀器的人都很多,成本幾百塊的儀器他賣八千五,賺到了幾十萬“第一桶金”。
此后,他成立醫療、再生資源公司,財富越積越多。
而真正讓他出名的,是他高調捐款的方式。
2.高調做慈善
有錢后的陳光標,確實沒忘了窮滋味。
給老家村子掏了28萬修路。
鄉親們想用他名字命名,被他父親攔下,最終取名“陽光路”。
他早年就放話:賺五百萬,就拿三百萬做善事。
“掙得多,捐得更猛”成了他的金字招牌。
按他自己統計,這些年捐出的錢物總值高達40億。
2003年“非典”肆虐,他給安徽的醫院送去800臺測溫儀和200萬元現金。
2006年,他就躋身“中國十大慈善家”,是最年輕的一位。真正讓他成為全國焦點的,是2008年那場撕裂大地的汶川巨震。
他是最早帶著救援隊(120人、60臺挖掘機、起重機)沖進災區的企業家之一。
他親自鉆進廢墟,救出過幸存者,傳言救了300多人。
這份行動力,贏得一片喝彩。
但接下來的操作,畫風越發奪目。
2010年,他用3300萬現金堆成一面令人窒息的“錢墻”宣布捐款,視覺沖擊力拉滿。
此后幾年,他的慈善“表演”花樣百出:在臺灣街頭直接給窮人發現金;跑到鄧麗君墓前獻唱;雷鋒紀念日穿上軍裝“學雷鋒”;甚至當眾掄錘砸掉自己的奔馳車,呼吁環保...每一次都賺足眼球。
2014年,他放了個震驚中外的“大衛星”:宣稱要砸10億美金買下美國《紐約時報》,理由是“不讓外媒亂寫中國”。
他還在美國報紙登廣告,說要救助流浪漢。
風頭出盡后回國,得意洋洋地展示一張“聯合國頒發的世界首善”證書。
牛皮吹得響,破得也快。
3.光環下的裂縫
“世界首善”的稱號還沒捂熱,“打臉”就來了。
聯合國官方直接發聲明:那證書是假的!偽造的!
更早前的“冰桶挑戰”風波也被重新翻出。
2014年8月,山西男子劉志強完成挑戰后點名陳光標捐款百萬,卻石沉大海,引發追討。
最終雙方都承認:桶里是熱水,上面浮著冰。
陳光標解釋初衷是為了“引發關注做慈善”,但公眾的信任已大打折扣。
他宣稱的“20億捐款”,成了眾矢之的。
媒體和知情人士紛紛指出,他公布的許多捐贈項目查無實據,金額嚴重“注水”。
昔日的“首善”,瞬間淪為“首騙”的質疑對象。
鋪天蓋地的批評指向一點:他的慈善是精心設計的表演,核心目的是博取名利。
面對滔天質疑,陳光標本人沒有完全否認其中的表演成分。
他辯解:高調行善是為了吸引社會關注慈善事業,目的是讓更多人參與進來幫助弱者。
然而,負面輿論的洪流已嚴重沖擊他的個人生活。
據說,連他的兒子都懇求他:做好事可以,但能不能別搞那么大動靜?
2016年后,陳光標漸漸從公眾視野中“消失”了。
喧囂落幕,留下滿地爭議。
4.復出
沉寂,不等于停止。
知情人士透露,這些年他并未中斷實際捐助,只是變得異常低調。
直到今年5月,那個熟悉的“高調”陳光標又回來了。
直播間招保鏢,與拳王張偉麗的意外聯動,瞬間引爆話題。
雖然“保護好人”的宣言有些模糊,但這無疑是一次成功的復出預熱。
隨后榕江的洪災,成了他復出的“正戲”。
宣布捐贈2000萬,物資火速到位,人親臨現場。
行動之快,手筆之大,確實展現了實力和一定的救災效率。
貴州省紅十字會的確認,給這次捐贈蓋上了官方的戳。
議論隨之而來。
支持者說:災難當前,他真金白銀救命,就該點贊!
但一些網友質疑:他本性難改,回歸只是老戲碼換了個新舞臺。
這讓人想起了多年前曹德旺對他的評論,真是很實在。
5、曹德旺的評論
說起陳光標的“首善”之名,有個繞不開的插曲。
2011年,中國慈善排行榜揭曉,榜單上不見陳光標蹤影。
評委會的回應很直接:他很多捐贈是直接發現金,缺乏規范的票據憑證,金額難以核實。
而那年的“首善”稱號,落在了玻璃大王曹德旺頭上。
耐人尋味的是,曹德旺對這位爭議同行,卻有一番實在的評價。
“別太難為他。”曹德旺曾這樣說道,“就算他做得有點過,有不對的地方,也該理解。他畢竟真金白銀捐了不少錢,也做了實事。”
他強調這不是替陳光標說話,而是講道理:“我的公司是上市的,我捐一個億,可能真不如他這小老板捐一千萬來得重!為啥?他那一分一厘,都是自己在工地上、生意場上,一塊磚一片瓦實實在在掙來的,更不容易!”
在曹德旺看來,慈善根本不該分什么“首善”、“次善”。捐多捐少,都是在做善事。人心向善,這才是慈善最根本的基石。
結語:
陳光標捐過不少錢,出過不少力,但他的“明星操作”也讓人質疑。
高調炫耀與虛假數字,搞得慈善成了秀場。
真正的慈善,應該低調、透明、實在。
曹德旺一句“捐一塊磚,一片瓦”—最接地氣,也最有人心。
慈善不是炫耀的資本,而是傳遞溫暖的橋梁。
希望未來,更多善行回歸初心,讓愛心更純粹、更有力量。
素材來源:中國企業報《首善陳光標之謎》
人民日報海外版《慈善榜回應陳光標落選:直接發現金無發票難以核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