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的營運貨車司機遍布全國各地,如何讓流動的黨員找到組織,讓分散的司機感受到組織的溫暖?近年來,宜春市將黨建陣地拓展至道路運輸行業,探索出一條“車輪上的黨建”新路徑。
“以前企業遇到難題,都往市交通運輸局跑。現在行業黨委靠前一步,下沉一線,成了真正的‘娘家人’。”7月3日,記者來到宜春市交通運輸行業黨群服務中心采訪時,一名運輸企業負責人感慨道。
這背后是宜春交通運輸行業的一系列破冰之舉:成立道路運輸行業黨委,實現專兼結合、全鏈條服務;聯創聯建黨群服務中心,為道路運輸企業和司機提供一站式服務;成立貨車司機、網約車司機黨支部,黨建覆蓋新就業群體。
行業黨建必須適應群體特點才有生命力,不能照搬機關模式。創新是基礎,服務是根本,安全是目標,法治是保障。宜春市道路運輸行業黨委厘清思路,推進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
思路有了,具體怎么抓?他們探索了“三走工作法”,即行業黨委“走進工作、走近生活、走入心里”,讓企業和司機感受到黨組織的溫暖。
記者走進宜春市道路運輸行業黨群服務中心,只見休息區、閱讀角、法律援助站一應俱全。這里不僅是黨員活動的陣地,更是貨車司機的“暖心驛站”。“以前跑車累了只能睡車上,現在能在這兒喝上熱水、能給手機充電,還能參加組織生活。”一名貨運司機說。
黨群服務中心由行業黨委與協會黨支部聯創聯建,實行干部輪班制,面對面收集司機訴求,實現“接訴即辦”。奉新縣“上車難”問題,正是在這種“預約輪班、按需召集”的靈活機制下迎刃而解。
行業黨委收集企業和司機訴求,市交通運輸局優化政策,在跨區域服務上率先發力:車輛年審全程網辦,司機不再奔波;200張跨境運輸牌照的發放,使“車輪”抵達東南亞,成為全省跨境運輸“破冰者”。
“沒有安全這個‘1’,其他一切都是‘0’。”宜春貨車多,交通安全壓力大,行業黨委指導運輸企業嚴抓“十六個到位”,落實主體責任;明晰屬地行業管理部門“十個重點”,履行安全監管職責,讓運輸企業安全生產有抓手、安全機制更有效。這套機制已在全省推廣。
法治是保障。宜春抓好“車輪上的黨建”,引導廣大貨運司機遇到問題找法,解決問題靠法。高安市“安行驛站”創新訪訴調一體模式,讓司機安心上路。
抓實流動黨員教育。“線上微黨課+線下集中學”破解黨員司機學習難題;協會組織黨員司機赴延安開展“追尋紅色足跡”主題黨日活動,途中在服務區開講“車廂黨課”。“親情守望”計劃讓司機與家庭紐帶更緊。
黨建“軟實力”正轉化為發展“硬支撐”。金融紓困“宜運貸”提供20億元授信,利率直降1.5%;行業黨委協調安全生產評審機構,將企業評審費用從3萬元降至6000元;推動貨車通行費優惠落地,按季度通行趟次給予優惠,年均減負超千萬元。
流而有家、流而有為。宜春汽車運輸股份有限公司連續兩年躋身“全國道路運輸百強誠信企業”。黨員司機郭國剛、黎細平獲評“江西省道路運輸安全行車百萬公里優秀駕駛員”稱號。
從市域破題到縣域開花,宜豐縣在花橋鄉千輛貨車聚集地規劃“司機之家”,黨建的根系正向下延伸。宜春市道路運輸行業黨委委員李明告訴記者:“我們的探索像打鐵,越打越好。”
宜春“紅木蓮·同向行”品牌接連獲評全國黨建創新案例、交通強國優秀案例,并獲交通運輸部調研組充分肯定。有了黨建引領,車輪承載的便不只是貨物,更是行業破浪前行的信念與力量。
車輪滾滾,黨建為魂。流動的堡壘扎得深,前行的道路才能走得穩。(記者 鄒海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