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一臺美制的AN/TPQ-50反炮兵雷達被摧毀了,這已經是這個月里第三臺被公開報銷的同類裝備。
這類高技術裝備在前線的損耗速度,遠比后方的生產和運輸速度要快。西方提供的武器再多,也經不起這樣的消耗。后勤補給的壓力正在一天天加重。
俄羅斯國防部在7月5日發布戰報,聲稱在多個方向上取得了進展,并擊毀了烏克蘭軍隊的裝備,造成了超過210人的損失。
北方戰線的動向
在蘇梅和哈爾科夫方向,俄軍的北方集團軍報告說,已經控制了安德烈耶夫卡周邊的幾個重要據點。烏克蘭軍隊發起的反擊行動顯得越來越吃力,坦克損失數量也在增加。
在赫拉波夫什奇納一帶,烏軍的陣地正在明顯地向后收縮。
頓涅茨克的激烈戰況
頓涅茨克地區的情況更為慘烈。在恰索夫亞爾方向,烏克蘭軍隊一天之內就報告損失了大約140人。一套從克羅地亞運來的火箭炮系統,剛剛部署到前線就遭到了摧毀。
一個關鍵的變化是,俄軍的電子戰部隊壓制能力顯著增強。這直接導致了烏克蘭軍隊的無人機出動頻率大幅下降,影響了戰場偵察和精確打擊的效果。
中部戰線的戰況也異常膠著。從羅金斯科耶到格羅多夫卡這一大片區域,雙方正在反復拉鋸,戰況激烈到烏克蘭方面甚至把海軍陸戰旅這樣的精銳部隊都投入了進去。
對于戰報,雙方的說法出入很大。
早在6月9日,烏克蘭總參謀部就公開否認了俄方關于在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地區取得進展的消息,并將其定性為“虛假信息”。
雙方公布的傷亡數據差距能達到40%。比如俄方宣稱擊落了上千架無人機,而烏方則堅稱有80%的無人機成功突破了防線。戰場上的信息真假難辨。
戰線位置的變化不會說謊。對比6月21日到7月5日的戰線圖,可以清楚地看到,蘇梅州從新謝奇到安德烈耶夫卡的控制區,實實在在地向西移動了大約5公里。
在哈爾科夫方向的彼得羅夫卡村,控制權在短時間內反復易手三次,最新的炮擊坐標已經越過了村莊西側的小河。
后勤補給是另一個觀察重點。俄軍近期集中力量打擊烏軍后方的倉庫,僅在7月初,蘇梅州就有四個彈藥庫被摧毀。
前線士兵反映,北約標準的炮彈運輸周期已經從過去的兩周延長到了現在的一個月。
在哈爾科夫方向,甚至出現了烏軍一個炮兵連四門火炮只分到八發炮彈的窘境。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俄羅斯的炮彈產能已經提升到日均三萬發的水平。在俄方的戰報里,每周被摧毀的裝備中,火炮總是排在前三位。
衛星圖像也提供了更直觀的證據。最新的圖片顯示,恰索夫亞爾東部郊區的樹林帶,已經被炮火完全夷平,地面上布滿了彈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