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個好消息,特別是對于愛狗人士來說,那就是好多城市如今松綁了“中華田園犬”的養殖,也就是俗稱的土狗!
過去很多城市禁止養殖土狗的,說它是一種較為大型且危險的兇猛狗類!但是如今很多城市紛紛解綁了,愛狗人士也是興奮不已!
但是,今天要和大家要和大家討論的是另外一個話題,那就是同樣都是養狗,在城市中,時常聽聞狗咬人的新聞,遛狗不牽繩導致的傷人事件屢見不鮮,引發了公眾對養狗規范的廣泛關注與討論。
然而,在廣大農村地區,養殖的多是土狗,而且基本都是以散養的方式生活,卻很少出現咬人情況,這又是為什么呢?
對此,村里70多歲的李大爺,說了自己的看法,讓我也是恍然大悟!首先是狗的品種不同,農村養的狗和城里的寵物狗不同!
從狗的品種特性來看,農村的土狗大多是中華田園犬,這是歷經數千年自然及人工篩選的本土犬種。
與部分攻擊性強的烈性犬不同,田園犬性格溫和、忠誠且警覺。它們對主人極為忠誠,能敏銳感知主人的情緒與指令,面對陌生人通常先保持警惕,以叫聲警示,而非直接攻擊。
這種溫和的天性是它們較少咬人的內在因素。農村大爺回憶說,自家養的土狗從小就跟在身邊,對家人和鄰里都很熟悉,即使在外面玩耍,遇到村里人也不會有過激反應。
其次,生活環境對狗的行為影響也不容小覷。農村的狗散養,這廣闊的天地為土狗提供了充足的活動空間,它們可以在田野、山林間自由奔跑、嬉戲,探索周邊環境,充分釋放天性。
充足的運動與活動空間,讓土狗消耗了多余的精力,不易因精力過剩而產生煩躁、攻擊等行為。
大爺笑著說:“這些狗整天在外面跑,玩累了回家就睡覺,哪還有心思咬人。”
而且,農村相對簡單、自然的環境,噪音、干擾較少,狗生活得自在,心理狀態更穩定。
相比之下,城市中狗狗活動空間受限,長期都是關在家里,很多基本一關就是一天,所以它們有的會拆家,還有的因為長期處于壓抑環境,更容易因應激而咬人。
再次,對狗的態度也不同!農村的狗就是狗,不會把它當成什么寶貝!而城里的寵物狗,金貴的很,吃的是狗糧,還平時舍不得打,舍不得罵,犯錯了也是包庇!
在農村,土狗有著明確的 “工作” 與角色定位 —— 看家護院。它們深知守護家園是自己的職責,會通過吠叫提醒主人有陌生人靠近。
這種被需要的感覺,讓土狗有了價值感和歸屬感,行為也更穩定。而且只要狗犯錯了,主人就會嚴格的責罵,是不會嬌生慣養的!有人說,在農村狗咬人的話,一般不會活過第二天,這個雖然夸張,但也是事實!
大爺提到,自家土狗只要聽到門口有動靜,就會立馬跑過去查看,盡職地守護著家,但不會隨意攻擊他人,除非察覺到真正的威脅。
而且,農村鄰里之間經常串門,土狗從小就頻繁接觸不同的人,對人類社會有著較高的熟悉度與接受度,社會化程度高,見到陌生人不會過度緊張或恐懼,降低了因誤解而咬人的可能性。
除此以外,農村的飼養方式和主人的教育也是關鍵因素。農村養狗較為隨性自然,主人雖然不會像城市里那樣精心呵護,但對狗的行為規范卻有嚴格要求。
大爺說,如果自家狗對人亂叫或者有不友好的舉動,肯定會教訓它,讓它知道這樣不對。
在這種教育下,土狗明白哪些行為是被允許的,哪些是禁止的。而在飲食方面,農村土狗飲食較為簡單,以剩飯剩菜等雜食為主,雖然不精致,卻也符合它們的消化特點,健康的身體狀態也減少了因身體不適而引發的攻擊行為。
農村相對緊密的鄰里關系和淳樸的鄉風民俗,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狗咬人事件的發生。
大家都是鄉里鄉親,彼此熟悉,誰家的狗什么樣,村民心里都有數。如果有外村人來訪,主人也會提前提醒注意狗。
而且,農村人重視鄰里和諧,一旦發生狗咬人事件,主人會覺得很愧疚,會主動承擔責任,及時帶傷者就醫、賠禮道歉,這種責任感讓主人更加注重對狗的管理。
城市在養狗管理方面,或許可以從農村的經驗中汲取靈感,在滿足人們養狗需求的同時,保障公眾安全,營造人犬和諧共處的社會環境。
另外提醒大家,養狗的話出去遛狗,一定要牽狗繩,如果是大型犬還要戴嘴罩!這是養狗人的基本義務,也是對狗和他人生命健康負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