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上觀新聞報道,當地時間6月23日,英國“威爾士親王”號航母抵達新加坡。此行是英國主導的“高桅行動”的一部分,標志著時隔四年,英國再次向亞太地區派遣航母打擊群。在地區和國際局勢風云變幻的背景下,這一行動引發關注?!巴柺坑H王”號此行是英國主導的“高桅行動”的一部分。未來幾個月,由這艘航母率領的跨國打擊群將在亞太地區參加軍演等活動。從行程看,跨國打擊群4月22日從英國樸次茅斯出發,展開為期8個月的巡航。此前已前往地中海,并與歐洲伙伴一同舉行“海王星打擊”軍演。
英國“威爾士親王”號航母(資料圖)
目前,“威爾士親王”號打擊群正前往澳大利亞,參加7月13日開始的“護身軍刀”軍演?!白o身軍刀”軍演每兩年在澳大利亞舉行一次,由美澳牽頭,近年來開始邀請更多國家參與,不過此行想讓外界展示的美英澳“大團結”未必能如愿?!巴柺坑H王”號近期在活動中被曝出現技術故障,此次加大與美國等盟友抱團造勢,旨在掩蓋自身不足。但實際上,美國海軍同樣面臨諸多問題。2024年以來,美海軍至少3支航母打擊群處于“超飽和”運行狀態。外媒預計,美國在2025年恐沒有余力與英國組建聯合航母編隊。
在此背景下,有外媒指出,該航母原計劃還要前往南海上演一場“自由航行”的鬧劇,卻臨時更改了計劃,引起了外媒的關注。外媒之所以關注此事,是因為就在英國航母重返亞太之際,中國航母山東艦正在香港開放航母參觀活動。英國媒體認為這是對英國海軍的“挑釁”,但偏偏英國航母也十分“不爭氣”,居然真的沒敢從南海通過,而是繞道巽他海峽去往澳大利亞方向,有可能是為了避免“刺激”中國。
英國的軍事部署背后,是其“全球化英國”戰略的延續。然而,現實是,英國的經濟與軍事實力早已不復昔日“日不落帝國”的輝煌。根據《每日電訊報》的報道,“伊麗莎白女王”級航母的建造成本高達35億英鎊,但由于軍費不足,航母的維護和戰斗力始終難以達到理想狀態。這種“紙面實力”不僅難以形成對中國的有效威懾,反而凸顯了英國皇家海軍的窘境。
英國“威爾士親王”號航母(資料圖)
而且,英國的軍事挑釁并未獲得廣泛支持。根據國際法《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各國享有通過他國專屬經濟區的無害通過權,但英國的“航行自由”活動顯然超出了這一范疇。其行動不僅對南海局勢造成干擾,也引發了東盟國家的復雜反應。部分國家雖然希望借助外部力量平衡中國的影響力,但更多國家擔心外部勢力的介入會讓局勢更加復雜化。
事實上,在英國航母抵近前數周,中國海軍遼寧艦與山東艦雙航母編隊剛完成西太平洋震撼演練。5月25日至6月22日期間,遼寧艦編隊經宮古海峽進入西太平洋,最遠抵達日本南鳥島以西;山東艦則于6月7日經巴士海峽東進,兩艦在菲律賓以東海域配合,累計完成約1000次艦載機起降。6月22日,山東艦編隊通過巴林塘海峽返回南海,與此前進入東海的遼寧艦形成呼應。此時山東艦坐鎮南海,直接對英國航母形成戰略牽制——當英國試圖刷存在感時,中國海軍用常態化部署宣告了地區主導權的變化。
英國“威爾士親王”號航母(資料圖)
對于來自英國的挑戰,解放軍接下了挑戰書。中國國防部發言人表示,南海應成為和平之海,友誼之海、合作之海。我們希望有關國家多做有利于地區和平穩定的事。一方面,中方首先表明了在南海問題上的立場,和平、友誼以及合作這三個詞說明了中方是本著維護同各方和諧關系的前提下處理南海問題的。中國不是南海問題的制造者,而是南海局勢的守護者。另一方面,中方的表態說明了英方的舉動會對南海局勢造成破壞。如果英方能聽明白的話,就應該清楚接下來該怎么做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