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這24小時,對加密世界而言可謂信息密集且波瀾起伏。無論是政策面、交易面,還是輿論風向,各種信號交錯出現,預示著一場新一輪的周期級“定價與定義”正在上演。
最引發爭議的,是一則來自加沙的“土地代幣化”交易嘗試。該項目試圖通過發行加密代幣來實現加沙土地的線上轉讓,迅速引發道德與法律層面的強烈反彈,遭到多國輿論譴責,也再度點燃了“鏈上資產邊界”的老問題。
與此同時,美國方面動作頻頻。7月22日,特朗普政府下設的數字資產工作組將首次提交加密貨幣政策報告,預計將成為未來監管政策的基準線。而富達提交的Solana現貨ETF申請則被SEC暫緩,但被要求于7月底前重新遞交,顯示出監管機構對“山寨幣ETF”仍持審慎但并不完全拒絕的態度。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信號來自歐洲——歐盟已向53家企業頒發MiCA牌照,其中包括14家穩定幣發行機構。這標志著歐盟成為全球率先正式落地加密監管框架的地區之一,某種程度上也宣告了加密資產“合規時代”的正式開啟。
在亞洲,國金證券籌備申請虛擬資產相關交易牌照,西班牙BBVA也向散戶開放BTC和ETH的交易及托管服務。而在韓國,關于“穩定幣泡沫”的討論正在升溫。據報道,近期只要有上市公司申請了與穩定幣相關的商標,股價就出現15%至30%的短期拉升,明顯帶有投機情緒。
行情方面,比特幣在10.5萬美元附近遭遇強阻,市場情緒兩極分化。CryptoQuant數據顯示,30天資金費率目前回落至54%,接近過去幾輪階段性底部時的50%區間,或暗示短線情緒正在醞釀反轉。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政府關聯錢包在凌晨時分向Coinbase Prime轉入約86枚ETH,也引發市場對“官方潛在套現”或“鏈上轉倉”的多重猜測。
另有新動向來自中國地方政府。無錫在市委改革推進會上提及“探索穩定幣賦能外貿”的實踐路徑,釋放出地方對Web3應用場景創新的開放信號。
總的來說,加密市場正在走出“比監管快”的蠻荒階段,邁向“監管托底、市場主導”的有序結構。但泡沫、炒作、試錯依舊存在。而真正能夠穿越周期的參與者,或許正是那些能在風險與合規之間游刃有余的先行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