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風”而動 臺州全力防御“丹娜絲”
椒江:搶收作物 降低損失
7月7日上午,在椒江前所街道興岙村,農民們忙著搶收30多畝成熟的紅莧菜、青莧菜、空心菜。椒江農技人員來到農田里,仔細查看搶收情況,指導農戶正確搶收成熟蔬菜,并向農戶傳授防風防災知識,確保農戶將此前收到的防臺提醒落實到位。
蔬菜是易受臺風影響的農作物之一。從7月6日起,椒江經作站及時提醒農戶,盡早搶收成熟或即將成熟的蔬菜,以減少因臺風造成的損失。同時,提醒農戶提前疏通溝渠,開啟排水設施,防止蔬菜受淹或倒灌。對于大棚及搭架蔬菜,需要加固設施,防止因大風天氣導致的設施損壞或植株倒伏。風力過大時,應根據設施的抗風能力及時采取措施,如卸膜保棚,以確保設施安全。
當前,早稻收割季將至,水稻種植大戶正在田間開好排水溝,確保排灌暢通,避免田泥發軟,從而增強水稻的抗倒伏能力。為了減少臺風帶來的損失,椒江已經儲備農業救災種子51000公斤、救災農藥1950公斤。
在畜牧領域,相關人員也迅速行動,對養殖環節高風險區域進行排查加固,全方位確保畜禽生產安全,切實減輕災害損失。其他指導組也陸續下鄉指導,為農業防臺工作保駕護航。
黃巖:排查隱患 方便出行
受臺風“丹娜絲”影響,黃巖區出現強降雨天氣。7月7日上午,當地市政公用事業服務中心啟動應急預案,對該區城市道路易澇點等重點區域進行排查。市政工人有序出動,疏通積水路段雨水井,避免路面長時間積水,消除市民出行安全隱患。
當天上午,在勞動南路,市政工人在巡查過程中發現,該處道路雨水排出速度慢,出現短時積水,便立刻對雨水箅子排水口進行清理,并使用專業工具打開井蓋,對井內淤泥、樹葉等堵塞物進行打撈清除。遇到工具難以撈出的異物,工人們直接擼起衣袖,用手在井內打撈。
“雨水井里有異物,不及時清理掉會影響排水速度,道路積水容易帶來安全隱患,所以我們分班組在城區各處排查積水情況,盡快疏通保證正常排水。”浙江大環物業市政養護工人林育春說。
同時,黃巖區綜合行政執法局也全面開展防臺風專項檢查及應急準備工作,在臺風登陸前搶抓窗口期。為保障小區地下空間安全,目前已要求各物業公司針對地下空間防汛擋板、排水系統等進行全方位排查,同步做好防汛沙袋等物資配備,全力筑牢臺風防御安全屏障。
路橋:快速處置 平穩運轉
一組人員用應急排澇車將積水排放至安全區域,另一組指揮來往車輛有序通過……7月7日上午,在路橋區商海南街一處積水點,應急搶險人員正爭分奪秒開展排險作業。
“我們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響應機制,組織人員對城區易澇點進行拉網式巡查,發現的6處積水區域都進行了相應處置,保障市民安全出行。”路橋區綜合行政執法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同時,該局還對城區排水管網運行情況進行了全面檢查,確保排水系統暢通。
短時強降雨極易造成居民小區內澇。路橋區提前部署,強化物業小區防臺防汛舉措。目前,該區58家物業服務企業管理的117個物業小區均已制定并落實防汛防臺應急預案。各小區正積極開展設備檢修、隱患排查等工作,共儲備防汛沙袋32000余個,并重點對地下車庫的排水泵、擋水板等設施進行排查測試。
在110千伏路西變站,國網臺州市路橋區供電公司供電員工對站內設備進行全面巡視,并在門口組裝防水擋板,搬運沙袋整齊堆放在擋板內外兩側,形成雙層防護墻。
目前,國網臺州市路橋區供電公司出動特巡128人次、特巡車輛29輛次,巡視變電站15座、開關站28座、配變臺區132個。同時,對機場、醫院等9家重要用戶、68個小區、168座地下空間配電房開展防臺特檢。
臨海:科學調度 全面備戰
臺風“丹娜絲”逐漸逼近,7月7日上午,臨海將防臺風應急響應提升至Ⅲ級,一場與時間賽跑、與風雨較量的防臺戰役在臨海全面打響。
“我們科學調度河網水庫,提前預排預泄,以溪口水庫為例,自6日13時起以每秒20立方米的流量實施預泄,截至7日15時已下泄約187萬立方米,有效騰出庫容應對后續降雨。”臨海市水利局主要負責人介紹。
據了解,該局于7月4日啟動風險隱患“拉網式”排查專項行動,聚焦轄區水利工程安全運行、涉河涉堤施工阻水、山洪災害防御等重點領域,建立風險清單實施閉環管理,截至7日14時,累計出動檢查人員655人次,檢查工程887處,抽查各類責任人91次,以“零死角”排查筑牢安全防線。
臨海市住建局及時啟動應急響應機制,對該市276個在建工地、201處城鄉危房開展“地毯式”巡查,摸排防臺防汛動態情況,對重點區域、重點項目進行督查,截至7日16時,共出動6個檢查組,累計排查在建工地140個,發現70處安全隱患已全部整改到位。此外,3支共45人的專業搶險隊伍已全員到崗待命,挖掘機、發電機等應急裝備及防汛物資完成標準化儲備,確保突發情況下“調得出、用得上”。
溫嶺:入戶走訪 全面排查
“臺風天雨這么大,謝謝你們送飯菜。”7月7日中午,溫嶺市橫峰街道川安華庭安置小區,92歲的朱松林老人打開家門,看到社區志愿者熟悉的笑臉。腿腳不便的他,在風雨交加的日子里,第一時間收到溫暖的關懷。
為保障臺風期間高齡獨居老人、行動不便殘疾人等特殊群體的安全與生活,橫峰街道宗文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聯合婦聯、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等,迅速組織志愿者隊伍,為轄區20余戶特殊家庭送上熱騰騰的“愛心餐”,解決他們的用餐難題,讓他們安心度汛。
與此同時,溫嶺全面鋪開風險排查與關愛行動。各村社干部、志愿者、網格員深入一線,對獨居老人、低洼易澇區困難家庭等重點人群進行入戶走訪,仔細檢查房屋門窗牢固性、屋頂防水效果,及時消除潛在風險。同時,耐心科普臺風避險知識,叮囑居民減少外出,儲備必要應急物資,有需要可隨時電話聯系村社干部和志愿者求助。
7日10時30分,溫嶺市啟動防汛防臺Ⅲ級響應,各級各有關部門加強值班值守,防汛責任人按要求全面進崗到位,共出動檢查人員5804人次,檢查點位1348處次。截至當日15時30分,該市轉移人員1490人,其中船員925人,海上養殖190人,在建工程375人。
玉環:漁船回港 安全避風
7月7日上午,玉環市漁船應急研判預警中心,警報突然響起,預警系統顯示:浙玉漁66999號船港外設備離線。值班人員第一時間與船老大連線溝通,迅速確認船只狀態。
“早在7月5日下午,我們就發出防御臺風‘丹娜絲’的通知,這兩天大家都忙著核實港內外漁船數量,監測航距,逐一電話提醒船老大在撤離過程中,落實好編組、保持值班瞭望,開啟精密智控設備,保持全時段收聽,以確保安全。”工作人員郭顯勇說。
隨著“丹娜絲”步步逼近,玉環市漁船應急研判預警中心要求所有漁船盡快回港避風、停止營運,全力做好海上漁船生產安全工作。
郭顯勇列舉了一天的主要任務——密切關注玉環各大漁港內船只停靠情況,以“人防+技防”相結合的方式,加強港內漁船的動態安全防范,在警報未解除前,港內管控漁船不得私自出海;加大港內巡查力度,并及時檢修設施設備;對于港外安全錨泊的17艘漁船,要重點關注其海上安全,如遇漁船報警,及時核實并處置。
眼下,在玉環大麥嶼港區、坎門漁港,只見一排排漁船整齊靠岸停泊。截至記者發稿時,玉環369艘應回港漁船全部到港、停止營運,17艘漁船在港外安全區域錨泊。
天臺:嚴陣以待 全力迎戰
7月7日上午,天臺縣水利局組織工作人員協同建設單位,對涉河涉堤在建工程開展防汛安全專項督查,重點檢查了工程現場防汛預案落實、堤防防護措施等情況,要求施工單位嚴格壓實主體責任,對發現的隱患立即整改、限期銷號,確保防汛措施“落地見效”。
臺風“丹娜絲”逼近,天臺縣防指辦迅速響應,第一時間印發防御通知、工作方案和任務清單,明確各部門職責分工;對15個鄉、鎮(街道)值班值守情況開展全覆蓋檢查,開展防汛責任人“六問”30人次,壓實防汛責任鏈條。
防御過程中,全縣還對照“八張清單”,聚焦鄉鎮防臺重點領域,開展“地毯式”隱患排查整治,及時消除防臺隱患,嚴格落實閉環管理。同時,27支共1798人的應急搶險隊伍已整裝待命,防汛沙袋、抽水泵等物資配備到位。此外,通過報紙、電視、新媒體平臺,滾動發布臺風動態,推送防臺避險知識,累計發送預警短信16萬余條,確保預警信息全覆蓋,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仙居:做足準備 筑牢防線
隨著臺風“丹娜絲”臨近,連日來,仙居各部門迅速響應、嚴陣以待,全力以赴做好臺風防御工作。
仙居縣綜合行政執法局各科室、中隊、中心立即展開行動,以充分準備堅決打好防臺攻堅戰;市政園林中心對轄區污水泵站、排水管網開展拉網式排查,更換維修堵塞管網,并對廣告牌、行道樹等高空設施開展安全加固;環衛中心對公廁、轉運站、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場設施設備進行排查,發現隱患立即整改,并全力做好作業車輛檢修工作,確保雨后城市道路快速清淤。
仙居縣交通運輸局聞“風”而動,迅速進入臨戰狀態,全面落實各項防臺準備工作。組織精干力量,對全縣公路領域進行拉網式排查,對21處公路領域重點隱患區域實施動態監控,確保第一時間發現并處置隱患。嚴格對照防臺預案標準,對各類應急物資進行全面清點、補充與更新,共儲備編織袋2000只、標志牌200塊(套)、圓錐筒300只等搶險應急器具。對多功能應急車、照明車、裝載機等搶險機械設備進行全面細致的檢修、保養和調試,確保在險情發生時能立即投入搶險救援作業。
同時,氣象、水利、住建、農業農村等部門加強預報預警,及時通過網絡、微信、廣播電視、手機短信等途徑發布預警信息,提醒群眾提前做好防范和應對準備。
三門:項目停工 農業穩產
“現場警示牌全部到位,已使用鋼絲繩進行防風捆扎和加固。”7月7日上午,在浙江浙能臺州第二發電有限責任公司施工現場,大型設備經加固后整齊擺放在安全區域。
為有效應對“丹娜絲”,三門全縣77個在建工程昨已全面停工,并同步做好設備除險和人員轉移工作。
“涉水在建工程是重中之重,我們第一時間停止戶外工作,撤離設備,及時疏散人員,并加密巡查班次,及時查漏補缺,確保工程現場安全。”三門縣交通運輸局港航事業發展中心股長王若晨表示。
在三門縣海潤街道濤頭村,養殖戶陳華法正按漁技專家的指導,溶解維生素C粉末,將其均勻噴灑入塘。為應對臺風,三門縣農業農村局組織服務組前往各養殖塘“下鄉把脈”,現場示范指導養殖戶科學調節水位、加固增氧設備,為全縣7000余戶水產養殖戶吃下“定心丸”。
三門縣農業農村局畜牧獸醫所聞“風”而動,積極開展“點對點”防臺減災技術指導。在海游街道懸渚村里毛洋畜禽專業合作社,技術人員重點檢查了欄舍結構穩固性、排水系統通暢度、電路設備安全性等關鍵環節,現場指導養殖戶立即落實加固、疏通等防范措施。
截至7月7日上午,三門縣農業農村局共發出預警信息6.68萬條,派出專業服務組實地指導農業主體(含漁船)78家,排查隱患5處,現已全部整改到位,并疏通溝渠2.8萬米,加固大棚等農業設施0.85萬畝,搶收作物2噸。
臺州灣新區:全域備戰 撐起屏障
7月7日傍晚,新區海虹街道海城社區工作人員穿梭在街巷中巡查,重點檢查沿街商鋪廣告牌加固情況與易澇點、低洼點排水設施。隨著第4號臺風“丹娜絲”逼近,新區迅速啟動防臺應急響應,全域進入臨戰狀態。
截至當日16時,全區面平均降雨量達89.7毫米,中礁閘閘外正處于漲潮階段,各項防御工作有序推進——
持續強化重點領域管控,加強海塘巡查值守,排除水利設施隱患;轄區內生活小區全面管控,全力保障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新區133個在建項目已提前預警并要求各參建單位開展自查自糾,對重點部位進行加固處理。
應急響應升級后,新區的搶險隊伍共千余人24小時待命,沖鋒舟、橡皮艇、發電機等應急物資儲備充足,各項設備均調試到位,避災場所秩序井然。
與此同時,全區排查重點區域受威脅人員2576人,其中575名在建水利工程人員及11名田間種植戶已安全轉移,其余人員正動態排摸轉移中,全域筑牢防臺安全屏障。
編輯:王瀟瑩
一審:符薇薇
二審:泮永翔
三審:黃元杰
來源:望潮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