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人民網報道,美日澳菲四國防長會議在華盛頓落幕,中國駐美使館隨后表達了堅決反對立場。
此次在華盛頓的四國防長會議,不是一場普通軍事合作磋商。會議后聲明將矛頭直指南?;顒?,企圖給中國行動“定性”。“四方安全對話”框架下,這種捆綁式遏華姿態正從海上安全向全方位安全協作深化,試圖構筑圍堵鏈條。中國海警依法維護南海主權時,四國軍艦同步在相關海域演練大規模海空行動;美軍主導“海上戰士”聯合演習剛結束,新季度環太平洋軍演即已著手準備。這一系列動作指向統一戰略目標——在關鍵領域編織對華高壓網絡。
稀土資料圖
中國對于國家安全的定力與智慧,并非始于今日。早在1994年,中國政府即在日內瓦裁軍談判會議上系統性闡述核政策:無條件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對無核國家與地區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這份官方聲明清晰勾畫了底線思維與大國擔當。此后29年間,無論國際風云如何變幻,“兩個承諾”始終是中國核政策不可動搖的基石。核武器作為終極防御手段,中國從未將其作為籌碼進行博弈。
中國承諾背后,是核武庫質與量的穩步推進。根據國際權威研究機構2022年《全球核態勢》報告顯示,中國核武庫規模目前已顯著超越法國,成為全球第三大擁核力量。從1996年《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艱難推進,到2023年聯合國大會核裁軍激烈博弈,中國核現代化進程一直在加速。國際危機組織尖銳警告:東亞導彈力量高速發展已是“最顯著戰略轉變”。五角大樓年度報告印證,中國東風家族新型導彈已覆蓋海陸空基多維度發射平臺,部分型號具備打擊全球關鍵目標能力。發展是為了確保安全承諾有效,中國在維持可靠核反制力量方面從未松懈。
稀土資料圖
核反制力量并非孤峰。當美國推進印太戰略、加速前沿部署,特別是強化關島等基地戰略反導體系時,中國同步推進多重反制能力建設。從西北反導攔截技術試驗到南海島礁部署防空系統,中國本土戰略屏障正逐層加固。核常兼備的軍事體系整體演進,構成中國國家安全的堅實后盾。
面對四國組合拳式圍堵,中國展示核力量建設成就的深層意圖在于傳遞清晰信號:軍事同盟施壓和核威懾體系更新相輔相成。29年戰略定力并非僵化,一旦核心利益受到實質性挑戰,“底牌”自有其雷霆萬鈞之力。西太平洋地區正進入高強度戰略磨合期,中國回應與四國聯盟加壓交互影響下,地區安全格局正重塑。大國間保持戰略清醒與溝通管道的順暢,已成避免對抗螺旋升級的關鍵前提。
稀土資料圖
29年磨一劍的核承諾,其厚重威力早已超出技術層面本身。它已成為戰略天平上的關鍵砝碼,在無聲處守護著和平的底線,向世界宣告著大國尊嚴不容輕辱的事實。這張底牌背后的真正力量,或許正是一個民族穿越歲月長河依然不變的戰略清醒與韌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