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隨著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日寇由于戰線過長和兵力不足,在正面戰場難以再取得有效的成果,因此將主要的進攻目標從正面戰場轉移到了敵后戰場。
在敵后進行游擊戰爭的八路軍和新四軍面對日寇一次又一次的“大掃蕩”,壓力變得越來越大。為了能提高戰斗力,中央下令將新四軍江南指揮部調往蘇北,改名為蘇北指揮部,由陳毅擔任總指揮,粟裕任副總指揮。
陳毅與粟裕
新四軍北上本來是我軍在日寇巨大壓力下的無奈之舉,其目的是為了與八路軍相互策應以抵抗日寇的進攻。然而,一向視我軍為眼中釘肉中刺的蔣中正卻不這么想。他誤以為新四軍此舉是要來搶地盤,當即下令向新四軍發起了進攻。
9月3日,接到蔣中正命令的蘇魯戰區副司令韓德勤親率89軍117師、獨立6旅和保1旅浩浩蕩蕩地沿營溪-古溪一線向我軍的黃橋根據地殺來。
韓德勤
陳毅在得到蔣軍來襲的消息后,馬上做出相應部署。他決定讓部隊主動撤出營溪、古溪,待蔣軍分兵駐守后,再派小股兵力牽制營溪之敵,然后集中兵力圍殲古溪之敵。
9月6日,我軍按照陳毅的計劃成功將蔣軍引入營溪,韓德勤在留下了保1旅駐守后,繼續向古溪推進。
然而,就在我軍準備繼續按照計劃撤出古溪時,粟裕卻提出了不同意見。粟裕認為,我軍非但不應撤出古溪,反而應該派重兵防守古溪,待蔣軍久攻不下時,再派一支奇兵迂回至營溪,先殲滅保1旅,再直插其后方,到時前后夾擊,必可全殲。
粟裕
陳毅在聽了粟裕的計劃后,起初并不同意。但是粟裕一再表示萬無一失,同時他還拿出了葉飛、王必成、陶勇三位縱隊司令員的請愿書,他們都請求按照粟裕的計劃執行。
陳毅見大家態度都如此堅決,也不好駁回,便同意了他們的請求。
于是,我軍臨時改變計劃,以王必成和陶勇的2縱、3縱駐守古溪,葉飛的1縱則負責執行迂回任務。
這一計劃剛開始時進行地非常順利,韓德勤率部久攻古溪不下,而葉飛則率部迅速擊潰了駐守營溪的保1旅,殲滅其兩個團,俘虜1500多人,順利奪回了營溪。
營溪戰斗紀念碑
然而,就在葉飛率部從營溪出發,準備去斷韓德勤的后路時,韓德勤卻收到了保1旅潰敗的消息。于是,韓德勤立刻放棄了攻打古溪的計劃,頭也不回地撤退了。
由于韓德勤撤退得非常快,葉飛并沒有在他撤退之前趕到預定地點,最后讓他帶著117師、獨立6旅以及保1旅殘部逃之夭夭。
陳毅在得到這一戰果后,氣得直拍桌子。他立刻把三位司令員叫到了指揮所,當著粟裕的面,把他們臭罵了一頓。
其實,這場戰役如果按照陳毅的計劃,是完全可以大獲全勝的。畢竟韓德勤一旦進了古溪,那必定是插翅難飛。到那時,我軍全殲來犯的蔣軍,不光可以給蔣軍以威懾,還能逼迫蔣中正放棄搞摩擦的想法,從而團結抗日。
然而,這次失誤令韓德勤逃出生天,卻又造就了另一種結果。蔣軍不僅沒有收斂,反而變本加厲,到后來更是造成了極其不利的局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