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延安,中共七大召開,王稼祥竟意外落選中央委員。
王稼祥的革命資歷很深,從莫斯科歸來的理論家,還是長征路上的重要領導人,卻沒成功當選。
就在這時,毛主席站了起來:“我要說幾句話。”正是這幾句話,王稼祥成為了增補委員。
為什么毛主席要親自拉票?主席講了哪些理由,讓大家改變了決定?
第一個原因,就是王稼祥在“反圍剿”中有巨大的貢獻。當時,他剛從蘇聯回國不久,就到中央蘇區工作了。雖然在外面學習了一大堆理論知識,但并沒有照搬課本,很注重現實情況的不同。
王稼祥曾經跟王震說,十月革命走的是城市道路,而我國不一樣,需要走毛澤東提出的農村路線。
1932年的寧都會議,毛主席險些被調離前線,王稼祥又站了出來,用事實和邏輯表達了對主席的支持。
王稼祥鄭重表示,敵人虎視眈眈,這個時候要換指揮,是會出問題的。毛主席一直記得他的恩情,說第二、三、四次反“圍剿”勝利,要感謝他的信任。全黨教條主義盛行,對方卻愿意第一個支持自己,太難得了。
第二個原因,自然是遵義會議中的鼎力相助。
1934年10月,長征剛剛開始,王稼祥躺在擔架上,腹部的傷口還在化膿。按理說,他應該留下來養傷,主席卻堅持要帶著他:“王稼祥是軍委副主席,必須隨軍行動?!币惶焱砩?,在簡陋的茅草屋里,兩人開始了深入交流。
這一談,英雄所見略同。就是這深夜的談話,讓王稼祥認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如果繼續讓李德、博古掌握軍事指揮權,紅軍會走向何方?
沉思之后,王稼祥開始做其他人的工作,先后找到張聞天、聶榮臻等人,爭取了這些人的支持,大家擰成了一股繩。
1935年1月,遵義會議召開,博古剛剛做完“甩鍋”報告,說反“圍剿”失敗是因為客觀原因。眼看他推卸責任,在場的人心里都憋著火,毛主席開口了,一針見血指出了問題所在。
會議上突然出現兩種完全不同的聲音,一時間鴉雀無聲,此時王稼祥站了出來,不怕得罪人,更不擔心影響什么前途,說自己支持毛主席,還指出了李德等人的錯誤,比如沒對實際情況進行思考,甚至是瞎指揮。
李德臉色都變了,就當沒聽見,進一步講出自己的想法。
王稼祥明確表態,這可不一般,他是從莫斯科回來的,說話有著特殊的分量。講完后,彭德懷、劉少奇等人紛紛發言,表示支持,毛主席后來表示,這會議沒王稼祥不行,他的態度起太大作用了。
第三個原因,就是王稼祥幫忙起草了很多重要文件,比如1939年關于鞏固黨的決定,1942年對黨的領導和軍隊建設的文件。
三個原因一講出來,參與七大的同志們立刻表示支持,王稼祥順利當選候補委員。了解王稼祥的同志心里明白,他的功勞大大的,遠不止這幾個方面。
1935年6月,中央紅軍與紅四方面軍會師了,但壞消息也傳來了,張國燾擁兵自重,野心膨脹,公然與黨中央對抗。這是一個生死存亡的時刻,如果處理不好,不僅會分裂紅軍,更可能讓革命功虧一簣。
危急情況下,毛主席想到王稼祥,想請他去做做張國燾的工作。張國燾是什么人?他是黨內的老資格,手握重兵,野心勃勃。要說服這樣的人改變想法,簡直比登天還難,他毫不猶豫地接受了這個任務。
和張國燾的這場談話,從太陽落山一直進行到第二天凌晨,整整一夜,王稼祥苦口婆心地勸說,希望他能夠放棄錯誤主張。對方鐵了心要搞分裂,無奈之下,王稼祥與毛主席等人一起,率領紅軍主力北上。
當大多數人盲目崇拜蘇聯經驗時,王稼祥敢于質疑,看事情有高度,能明白問題的本質。正是有他這樣的共產黨人,中國革命才能夠在曲折中前進,最終取得勝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