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義忠(右一)在果園教授農民技術。(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馮義忠:山西省運城市萬榮縣政協常委、萬榮縣義忠果業科技專業合作社理事長。
在山西省運城市萬榮縣的果園里,當地果農總能看到一個背著工具包的身影:他或蹲在樹旁用樹枝在地上畫修剪示意圖,或站在田埂上舉著葉片講解病蟲害防治,或翻著筆記本給果農算“品種改良賬”。他就是馮義忠——一位扎根土地40年的“土專家”,也是用技術和情懷為農民代言的“政協人”。雙重身份下,他把論文寫在果園里,把履職落在泥土中,帶著鄉親們在果園蹚出了一條共富路。
把本事磨成“金招牌”
馮義忠從小在果樹叢中長大。“那時候蘋果靠天收,老品種產量低、賣不上價,果農彎腰干一年,收入剛夠糊口?!笨粗篙厒兊男羷?,他暗下決心:“得讓果樹‘聽話’,讓果農‘得實惠’!”
從20世紀90年代起,馮義忠踏上了“技術取經路”:自費買農技書、跟著專家跑陜西河南、蹲在果園里觀察果樹生長規律,10多本筆記記滿了修剪技巧、施肥心得。2000年,他牽頭成立義忠果業科技專業合作社,帶著社員試種新品種、推廣“寬行密植”“水肥一體化”等新技術。
“以前施肥靠經驗,要么燒根要么缺肥;現在用滴灌帶精準配肥,省水省肥還增產?!瘪T義忠指著果園里密布的塑料管說,“這些技術不是書上抄的,是在地里蹲出來的——哪塊地長不好,就蹲在那兒找原因,一蹲就是半個月。”
多年摸爬滾打,馮義忠成了十里八鄉的“果業通”。他能通過葉片顏色判斷缺哪種微量元素,能根據土壤硬度調整修剪方式,還總結出“春剪促梢、夏控旺長、秋拉枝定型”的“馮氏修剪法”。2012年,百余名果農自發為他送上“傳科學技術,播增收種子”的牌匾;2013年,他被評為運城“最美鄉土專家”;2023年,他更是獲得了山西省農業農村廳“高素質農民培育金牌教師”稱號。
馮義忠總說:“專家頭銜不重要,重要的是能讓老鄉們少走彎路?!?/p>
用技術火種點亮致富路
成為政協委員后,馮義忠的“技術地圖”從自家果園擴展到全縣貧困村,甚至走出萬榮,為更多果農“傳經送寶”。
2016年11月,馮義忠接連3天跑遍里望鄉上井村、漢薛鎮東文村、皇甫鄉漫峪口村,給幫扶單位的駐村干部和貧困戶講授果樹修剪;2017年1月,在高村鄉烏亭村,他爬上梯子示范“高接換頭”技術,手把手教村民給老果樹“改頭換面”;2018年2月,在高村鎮楊莊村,他用方言講“花期低溫防護”,村民們舉著手機錄音,把“馮老師的課”傳到了村里的微信群。
馮義忠的足跡還在向外延伸。2016年2月,受萬榮縣果業局委托,他赴寧夏中衛永康鎮推廣優質蘋果技術,歷時半個月逐村講解密閉園改造、整形修剪等技術;2018年,他受邀到霍州三教鄉冷泉村,為職業農民培訓主講整形修剪;2019年,他又赴祁縣推廣土肥水管理技術,8天跑遍多個鄉鎮,“果農都能用上好技術,咱就值了!”
“馮委員講課不‘掉書袋’,蹲在地里邊干邊講,我們一聽就懂!”漢薛鎮東文村曾經的貧困戶王大叔回憶:“我家5畝老果園,按他說的間伐、換品種,第二年畝產從3000斤漲到5000斤,收入翻了一倍多!”
2019至2020年,作為縣農業農村局聘的技術專家,馮義忠為示范戶量身定制技術方案:推廣“高接換頭”改良落后品種160畝,在漢薛鎮東文村安裝噴灌30畝、萬泉鄉楊家垛村安裝滴灌40畝,節水增效顯著;教果農“雙套袋”降低農殘、“脫袋后全紅果技術”提升售價——“用了他教的技術,我家蘋果每斤能多賣1塊錢,10畝地一年多掙2萬元!”高村鄉薛村的果農李大姐算起賬,笑得合不攏嘴。
這些年,馮義忠累計開展技術培訓500余場,覆蓋果農1.3萬余人次;指導的示范戶和輻射帶動戶,果園效益提升30%以上。
把信任刻進百姓心里
“政協委員不僅要會技術,更要會‘解題’?!瘪T義忠帶著“果業發展缺什么”的問題調研:全縣80%的果園由50歲以上老人管理,品種老化、技術滯后、銷售分散是三大“攔路虎”;年輕果農不愿學技術,鄉土人才青黃不接……
2022年,馮義忠提交《關于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建議》,直擊產業痛點:“要讓果業‘強’起來,得把技術、人才、政策擰成一股繩!”在提案中,他提出四條路徑:一是科技賦能,推動龍頭企業與高校合作,加快新品種、新技術轉化;二是人才激勵,提高鄉土人才務工補貼,對表現優異者推薦為縣級拔尖人才、勞模;三是服務下沉,培養一支“懂技術、會操作、能吃苦”的農技推廣隊伍,讓新技術“落地生根”;四是農旅融合,依托后土祠等文化資源和“三白瓜”“油桃”等“土特產”,開發“種植﹢體驗﹢科普”的農旅模式,讓果園變“景點”、水果變“禮品”。
這件提案被列為重點督辦提案。作為提案落地的實踐者,馮義忠的合作社率先試點:流轉120畝老果園改種“煙富10號”,吸納30戶脫貧戶土地入股,社員年增收超2萬元;他聯合縣電商中心開通直播賣果,“以前蘋果論筐賣,現在論箱發全國,價格翻了一倍!”
“政協委員是榮譽,更是責任?!瘪T義忠說,“只要鄉親們的果筐更滿、腰包更鼓,我蹲在地里的每一分鐘都值!”如今,他正牽頭組建“果業技術服務聯盟”,聯合全縣12家合作社共享技術資源;他的下一件提案聚焦“果業全產業鏈融合”,計劃推動建設蘋果分揀中心和冷鏈倉儲……
多年來,“榮譽墻”越砌越厚,但馮義忠最珍視的,是果農的信任——“馮老師的課,我們場場必到!”“有問題找馮委員,準能解決!”
果園里,蘋果樹正抽新枝、結新果,馮義忠的故事也在繼續。
記者:王泳
通訊員:王哲君
文字編輯:王亦凡
新媒體編輯:莫愁
審核:李木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