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網
當下,正值蘋果生長的黃金時期。在陜西省銅川市印臺區北果春公司的果園里,一場關于蘋果種植方式的變革正悄然上演。這里的蘋果不再穿著傳統的紙袋“外衣”,而是被輕輕涂上一層特殊的“面膜”——一種以腐植酸為主要原料制成的膜劑。
“一種是A試劑,一種是B試劑。A試劑里裝的是腐植酸型有機營養液,都是食品級的營養液,沒有不安全的因素,B試劑里含的是微量元素”。這項由陜西科技大學牛育華教授團隊研發的技術,被稱為“水果的面膜技術”。使用時將制成的膜劑噴灑在幼果表面形成一層保護膜,利用生物膜劑替代塑料或紙袋,實現果實表面清潔、防蟲、保濕等多重功能。牛育華在現場講解時表示,“這層‘面膜’就像我們日常用的護膚品一樣,保護蘋果健康成長。它來源于天然腐植酸,安全環保,使用后無需摘除,也不會對環境造成負擔。”
蘋果套袋作為提升果實品質的關鍵環節,傳統紙袋雖能隔絕病蟲害、優化果面,但存在成本高、人工耗時等問題。而腐植酸“面膜”技術的應用,不僅讓果農從繁重的套袋勞作中解放出來,更為果業發展注入綠色動能。銅川蘋果腐殖酸免套袋技術項目主管郗高平正帶領團隊在示范園開展大田試驗,他表示:“我們將通過嚴謹的試驗,為這項技術的推廣提供科學依據。”
據測算,使用蘋果“面膜”技術每畝可節約成本約1000元,大大減輕了果農的經濟壓力。同時,果實色澤更自然、口感更佳,市場競爭力也會隨之提升。印臺區作為蘋果優產區,多年來持續推進科學種植和品種改良,“蘋果面膜”技術的引進,將進一步推動蘋果產業降本增效。未來將在全區范圍內加大該技術的推廣力度,重點應用于紅色品種蘋果種植中,解決目前農村勞動力短缺、生產成本高、蘋果內外品質低的問題,增加果農收入,推動印臺蘋果高質量發展。
一顆顆敷著“面膜”的蘋果,不僅承載著豐收的希望,更見證著印臺果業向綠色、高效、可持續發展的轉型之路。這項創新技術的廣泛應用,將為果農鋪就更廣闊的致富路,也為鄉村產業振興夯實基礎。(任安定 段佳瑤 曹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