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馬鈴薯收獲期。在貴州省銅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纏溪鎮(zhèn)湄坨村,黨支部副書記李文科正在與村干部們一起幫助73歲的李世宗采收馬鈴薯。李文科告訴,“我們前期走訪了解到,老人家年事已高,家里的洋芋遲遲未能收完,我們便迅速組織6名黨員志愿者來幫忙,近兩千斤洋芋花了幾個小時全部收完。”
“我年紀大了,要不是李支書們來幫忙,我這些洋芋好多就要爛在地里了,真的太感謝他們了。”李世宗感激地說。
圖為印江自治縣中醫(yī)醫(yī)院門診導醫(yī)耐心服務就醫(yī)群眾。梅亞軍攝
不僅如此,湄坨村黨員志愿者還充分利用“村播”基地,通過“線上直播”積極銷售村民的洋芋、茶葉、土雞蛋等農產品,為村民拓寬增收渠道。
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guī)定精神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印江把為基層減負成效作為檢驗學習教育成果的重要抓手,進一步健全體制機制,切實為基層松綁減負,讓黨員干部們得以輕裝上陣,在田間地頭、基層一線實干擔當,為民辦實事。湄坨村黨支部積極響應號召。
“現在明顯感覺會議少了,文件更精練了,我們也有更多時間和精力投入到鄉(xiāng)村振興、基層治理、服務群眾上來。”李文科感慨道。
圖為印江縣委督查專員到鄉(xiāng)鎮(zhèn)指導基層減負工作。梅亞軍攝
一直以來,纏溪鎮(zhèn)注重建立長效機制,在村級基礎數據“一張表”填報工作中,全面壓減填報指標,強化部門聯動,實現數據互聯、互通、共享,避免了村級數據的重復報送。在會議方面,堅持合并行文,統(tǒng)籌會議計劃,會前充分收集議題,整合內容合并開會,切實提高會議效率。及時清理整合過多過濫的工作群,杜絕無意義的“打卡”曬圖和重復報送信息。
“初步統(tǒng)計,今年全鎮(zhèn)村干部會議召開次數同比下降了30%,黨委、政府發(fā)文量同比下降了40%左右。會議少了,大家就能把更多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抓落實上。”纏溪鎮(zhèn)副鎮(zhèn)長吳敏艷坦言。
印江自治縣中醫(yī)醫(yī)院黨委在深入調研、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從嚴格會議審批報備流程、壓減會議頻次規(guī)模、禁止以“留痕”作為考核依據、注重工作實績、行政科室簡化報表、禁止任務轉嫁等方面推出“為臨床一線減負八條措施”,直擊形式主義要害,有效減輕了臨床一線醫(yī)務人員負擔。
印江自治縣纏溪鎮(zhèn)湄坨村利用“村播”基地,通過“線上直播”積極銷售村民的洋芋,為村民拓寬增收渠道。梅亞軍攝
醫(yī)務人員郜昔躍說:“過去我們一個月要開二到三次會議,幾乎每周都有報表,時常有督導檢查,占用了我們的大量時間。今年以來,會議頻率減少了,現在能夠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患者的診療上,工作更高效了。”
印江自治縣中醫(yī)醫(yī)院還通過免除掛號診查費、開設夜間兒科門診、中藥代煎配送、全程導醫(yī)等舉措,將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服務群眾的實際行動,為群眾提供更加優(yōu)質、便捷、高效的醫(yī)療服務。
“我院將實時調整建立更能釋放工作人員活力的措施,以確保減負成果的長效化,以優(yōu)良的醫(yī)德、醫(yī)風來提升優(yōu)質的醫(yī)療服務水平,切實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守護好全縣人民的身體健康。”印江自治縣中醫(yī)醫(yī)院黨委書記譚永貴表示。
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印江自治縣各級黨組織堅持問題導向,全面深入查擺問題,從嚴從實抓好整改整治,確保學習教育走深走實。正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委督查專員吳家雄所言:“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是為了讓基層干部有更多的時間、精力投入到實際工作中。”(梅亞軍、任光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