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此前表示,美日貿易“不公平”,可能會向日本發函,“日本將不得不支付25%的汽車關稅”。日本政府一直呼吁取消或重新評估美國對進口汽車加征的25%關稅,但特朗普這番言論或暗示對降低稅率持否定態度。特朗普當天在接受美國福克斯新聞頻道采訪時說,美國“將很快”向包括日本在內的主要貿易伙伴發函,大概內容是“祝賀。我們將允許你在美國做生意,但你們得支付25%、35%、50%或10%的關稅”。
然而,據環球網綜合法新社等媒體報道,日本首相石破茂近日在接受一檔電視節目采訪時稱,他不會在與美國的關稅談判中“輕易妥協”。 他還稱,日本對美國經濟進行大量投資,應該受到與其他國家不同的待遇。報道說,當被問及計劃如何應對特朗普的信時,石破茂在接受另一檔電視節目采訪時稱,日本“正在為應對各種情況作準備”。7月9日是美國對有關貿易伙伴暫緩執行關稅措施的最后期限,為在此之前達成貿易協議,負責談判的日本經濟再生大臣赤澤亮正曾赴美,但未取得進展。
日本首相石破茂(資料圖)
赤澤未做讓步空手而歸后,特朗普施壓日本,抱怨日本每年向美國出口數百萬輛汽車卻不買美國車,日本正面臨嚴重的“大米荒”卻拒絕進口美國大米。石破茂日前對特朗普的“大米”言論予以反駁。石破茂在福島縣白河市與農戶對談時表示,日本已經在進口美國加州產的大米,必須讓美方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他還補充說,“作為獨立國家,絕不能(擴大)進口讓日本本土的大米產量進一步減少。” 此前,石破茂曾表示,將竭盡全力保護日本的國家利益。
有分析認為,日本的底氣藏在軍費和貿易的微妙平衡里。美國駐軍確實提供保護,但日本承擔的軍費遠超正常比例——近年采購美軍裝備開支飆升,變相“輸血”美國經濟。日本汽車業從美國賺的錢,很大部分又花回美軍訂單上,相當于左手進、右手出。關稅加征若落地,日本汽車業雖受損,但美國同樣遭反噬:車企成本暴漲會推高美國物價,失業風險激增。更何況,日本手握技術優勢,如轉移供應鏈就能削弱美國威脅。這種“相互摧毀”的邏輯,讓日本有資本學中國打持久戰。
特朗普(資料圖)
作為特朗普關稅政策最主要針對目標,中國堅決反對單邊貿易保護主義,有理、有力、有節地給予反制,密集推出一攬子對等政策。在加征反制關稅的同時,重點打出了開展稀土出口管制這張王牌,并將多家美國軍工企業列入制裁清單,大幅減少美國進口農產品。雙方經過激烈政治對弈和戰略拉鋸,于5月12日達成了《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這也是目前唯一實現對等關稅減免的案例,為多邊貿易規則重構撕開關鍵突破口。
歐洲理事會前主席赫爾曼·范龍佩近日在北京出席第十三屆世界和平論壇時表示,美國特朗普政府4月挑起關稅戰,是對“信任的沉重打擊”,“尤其是關稅戰并非基于理性的經濟考量,既無益于本國利益,也不利于全球經濟發展”。范龍佩指出,各國領導人不應在本就動蕩不安的局勢中再增添不穩定因素。民眾理應免受不公平貿易行為的傷害,但這不能以推行全面保護主義為代價。
白宮(資料圖)
范龍佩分析稱,當前,個別國家發起關稅戰并不是基于理性的經濟考量,既不符合本國利益,也無益于全球經濟。范龍佩表示,歐盟正與一些國家重啟談判,以深化經濟合作、推動自由貿易,希望歐中貿易談判能夠取得突破性進展。他還表示,歡迎舉行新一次歐中領導人會晤,共同慶祝歐盟與中國建交50周年。
專家普遍擔憂,特朗普政府的強硬立場可能損害美國長期建立的貿易關系網絡,加速全球供應鏈重組。日本關西外國語大學和平與沖突研究副教授科根(Mark Cogan)則分析稱,美國以脅迫手段獲取短期利益將嚴重侵蝕國際信任,“某種程度上,各方最終可能會認為他們無法與美國談判,因為美國可能不是在真誠談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