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胥帥 每經編輯:張海妮
今日(7月8日)光伏板塊大漲,特別是硅料股和多晶硅期貨實現了共振上漲。截至收盤,龍頭企業通威股份(600438.SH)漲停,大全能源(688303.SH)大漲。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上周,多晶硅市場就頻現積極信號,一位頭部光伏企業的高管向記者表示,月供需基本平衡,現在硅料市場沒有新增庫存。
從行業數據來看,6月和7月硅料產能保持在10萬噸左右,月度供給趨于穩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方面認為,在國內硅料企業無復產增量的前提下,全年多晶硅產出預計在120萬噸左右,下半年可消納庫存約10萬噸。
已有深度研報涉及光伏供給出清時點
多晶硅“期股”聯動。
7月8日,多晶硅主力合約觸及漲停,漲幅為7%,現報38385元/噸。自6月26日以來漲幅超過20%。與此同時,光伏板塊大漲,特別是硅料環節,龍頭通威股份漲停,大全能源盤中漲幅一度超17%。
多晶硅期貨和板塊大漲也令上市公司龍頭企業高管有些“懵”。盤中,一位光伏企業高管向記者表示,他也不知道為何今天多晶硅和光伏板塊大漲。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有關人士表示,上周,多晶硅市場就頻現積極信號,回暖跡象日趨明朗。上周,多晶硅N型復投料成交價格區間為3.40萬元~3.80萬元/噸,成交均價為3.47萬元/噸,環比小幅回升0.87%。N型顆粒硅成交價格區間為3.30萬元~3.40萬元/噸,成交均價維持在3.35萬元/噸。根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的周評,近期硅料月產量基本維持在10萬噸左右相對穩定的狀態,與需求基本匹配,無新增庫存壓力;國家相關部門多措并舉,包括推動供給側結構調整,打造“產業命運共同體”,以及嚴控“低于成本價銷售”的惡性競爭,供應和價格兩手抓,市場預期向好;2024年以來停產企業數量累計達9家,在長期虧損重壓下,市場積極信號疊加供需趨緩,推動多晶硅價格試探性理性上漲。
一位頭部光伏企業的高管向記者表示,硅料市場的供需結構還沒有出現重大變化,但月供需基本平衡,現在還在去庫存階段。這名高管和上述行業協會均提到,現在硅料市場沒有新增庫存。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今天一些電新行業(與電力和新能源相關的產業)的首席分析師已經推出了深度研報,涉及光伏供給出清路徑與時點的內容。
協會判斷若無增量,下半年可消耗約10萬噸庫存
實際上,上個月,大全能源在接待機構調研時提到了庫存水平——公司硅料庫存維持在安全合理區間,行業硅料庫存約40萬噸。結合產業歷史規律及當前供需格局,行業硅料庫存規模滿足2個月的下游需求水平,可認為庫存水位達到相對安全可控的狀態。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方面認為,在國內硅料企業無復產增量的前提下,全年多晶硅產出預計在120萬噸左右,下半年可消納庫存約10萬噸。
今年上半年國內產量累計約為59.6萬噸,同比大幅減少44.1%。根據多晶硅企業生產運行及排產計劃,7月硅料產量預計在10.3萬~11.0萬噸區間內,增量主要集中在四川、新疆及青海等地的個別企業復產產線的少量產出,同期減量則體現為本月新增的兩家檢修企業產量逐步歸零。卓創資訊光伏行業分析師劉一君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6月多晶硅排產達10萬噸左右,較5月上漲4%左右,開工整體略有回升。結合上述6月和7月的數據,確實能看出這兩個月硅料產量保持在一個穩定區間。
根據2025年全球裝機預測,全年全球多晶硅需求約為140萬噸(不含各環節庫存),國內需求約為130萬噸。該行業協會認為,在當前整個產業鏈的極端困局中,首先要做的是嚴控產能增量,其次是通過企業的能耗、質量優勢,國家的能耗、質量標準,倒逼落后產能加快退出,最終才能從根本上解決供需矛盾,使晶硅光伏產業鏈各環節價格回歸理性。
劉一君向記者表示,多晶硅期貨價格在上漲,現貨價格也在上漲,“部分企業現貨報價達4萬元/噸左右”。加上“反內卷”措施,這都對市場情緒有提振作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