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援引路透社報道,當地時間7月5日,特朗普在“空軍一號”上被記者問及訪華事宜時,給出“可能訪問中國”的回應。這短短6個字,瞬間引發全球關注,也似乎在暗示著中美關系風向的轉變,而在此情形下,美國國務卿魯比奧的處境變得異常微妙。
最初,《日經亞洲》爆料稱美國官員正為特朗普訪華制定計劃,他可能會率領由數十名首席執行官組成的代表團在今年晚些時候訪華 。這一消息傳出后,迅速引發國際輿論廣泛關注。畢竟,若特朗普訪華成行,其隨行商業團隊陣容堪稱豪華,如同5月特朗普首訪中東時,30多名美國商界領袖陪同,最終與沙特達成超過2萬億美元交易那般,外界猜測此次訪華美國也意在謀求重大經貿合作。
特朗普(資料圖)
消息發酵一周,中美官方均未回應,這讓特朗普坐不住了。主動表態“可能訪問中國”,這在一定程度上坐實了外界猜測:白宮或許是有意通過日媒放風,試探中國態度。如今,國際社會關注焦點已從“特朗普會不會訪華”轉向“何時訪華” 。部分觀點認為,特朗普可能試圖出席9月中國的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閱兵活動。若能在此時訪華,對特朗普而言,在稀土和貿易問題談判中,或能收獲意想不到成果 。
特朗普近期通過一系列行動向中方示好。6月29日,特朗普接受福克斯媒體采訪時,女主持人污蔑中方“網絡攻擊”“技術竊取”,特朗普卻出人意料地“自曝”,稱這些是美國正在對中國做的事,全球輿論為之嘩然。
在經貿領域,當地時間7月2日,美國商務部宣布取消全球三大芯片設計軟件對中國市場出口的禁令,同一天放開數周前宣布制裁的乙烷出口。緊接著,不到24小時,特朗普簽署行政令,解除對中國C919的發動機禁令 。這一系列舉措,無疑是特朗普為改善中美關系、推動訪華行程展現出的誠意 。即便民主黨對此頗有微詞,指責特朗普對中國妥協“丟臉”,但向來重利的特朗普并未理會 。
若中國未正式發出邀請函,特朗普也有備選方案。按照外交慣例,美國總統基本都會出席10月的亞太經合組織峰會、東盟峰會。若訪華無法實現,特朗普可借此機會與中方領導人面對面交談 。
魯比奧(資料圖)
在美方一系列動作的同時,中方也積極釋放信號。7月3日,在北京召開的世界和平論壇上,中聯部部長劉建超表示,中方和全球各國都希望看到良好的中美關系,中方對此保持樂觀態度 。劉建超強調,中美雙方應遵循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三個原則,構建和諧局面 。
尤其在臺灣問題上,劉建超明確指出,主動權在中國手中,美國必須尊重中國主權,恪守在臺灣問題上對中國的承諾 。這兩個“必須”,可視為中方對特朗普政府提出的明確“條件”。畢竟,臺灣問題是中美關系的核心與基石,特朗普若訪華,此問題無法回避 。特朗普上臺初期,美國國務院修改“美臺關系事實清單”,刪除不支持“臺獨”表述,這一惡劣行徑至今未得到妥善解決,特朗普需給中方一個交代 。
如果特朗普成功訪華,美國國務卿魯比奧的處境將十分尷尬。魯比奧是傳統反華鷹派政客,2020年,因涉華過激言論,他被中國連續兩次制裁,制裁措施包括禁止入境、凍結在華資產等,截至目前,他仍在中國制裁名單中 。
美國白宮(資料圖)
作為美國主管外交領域的一把手,若總統訪華,他卻因制裁被拒之門外,這一局面想想都頗具戲劇性。在中美關系改善進程中,魯比奧此前的反華行徑成為他無法參與重要外交互動的阻礙 。并且,美國國務院官網曾刪除“不支持‘臺獨’”表述,魯比奧掌管國務院,對此事難辭其咎 。如今,在特朗普可能訪華、中美關系出現緩和跡象的大背景下,魯比奧的處境愈發顯得格格不入 。
特朗普“可能訪問中國”的表態,讓中美關系走向再度成為焦點。一方面,特朗普積極示好,為訪華創造條件;另一方面,中方明確原則立場,尤其是在臺灣問題上毫不含糊。而魯比奧夾在中間,其過往反華言行導致的制裁,使其在中美關系改善的進程中被邊緣化 。未來,若特朗普訪華成行,或許將為中美關系注入新活力,推動兩國在經貿等領域的合作與對話;若無法成行,中美關系改善之路可能還需更多時間與契機去推進 。中美關系走向何方,國際社會正拭目以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