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的小伙伴們
來無錫啦!
今天
雙灣融合啟新章 同心共繪新畫卷
2025年粵港澳大灣區媒體
無錫行活動正式啟動
來自粵港澳大灣區20余家媒體
近30名記者走進無錫
和駐錫媒體一同開啟為期三天的走訪
聚焦產業創新、人文經濟
生態宜居等領域
全面記錄雙灣共舞、共創未來的精彩新篇章
“去年,我們和無錫的媒體一起在大灣區進行采訪調研,看到了無錫與大灣區在多領域合作的優秀案例,特別是聽說香港科技大學鄭家純機器人研究院要在無錫落地機器人研究院,我很期待。另外無錫還是一座文化名城,我們希望探秘水鄉文化,把無錫深厚的歷史底蘊分享給大灣區的讀者。”香港商報記者宋璟說道。
大家紛紛表示,將做好記錄者,用“腳力”丈量無錫發展的深刻足跡,用“眼力”捕捉中國式現代化無錫實踐的澎湃瞬間,用“腦力”思考無錫城市品牌影響力的升值解法,用“筆力”寫好太湖灣與大灣區合作共融的生動故事。
會行走的雙足機器人、擁有19個關節的靈巧手、能精準捕捉人手動作的五指靈巧手……來到媒體行活動首站——錫港滬機器人靈巧智能研究院,各式各樣的機器人贏取“哇”聲一片。
2024年,錫港滬機器人靈巧手研究院落戶無錫經開區,以開發控制人形機器人靈巧運動的“小腦”為主要方向,聚焦具身智能的靈巧操作,精準瞄向高端制造中“機器換人”這一痛點。《南方周末》記者孫麗表示,“我們一直非常關注未來產業的發展,無錫人形機器人的發展進程十分具有吸引力,成果更是令人驚嘆,希望長三角和大灣區相互學習,共贏發展。”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無錫探索建設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產業創新合作(無錫)試驗區的第四年。
近年來,無錫緊扣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主動“擁抱”粵港澳大灣區,持續深化兩地在產業、科創、人才等領域的協同合作,推動形成了“雙灣聯動、雙向奔赴”的良好態勢。
去年盛夏,雙灣融合 向“新”而行——2024年粵港澳大灣區異地采訪調研活動全面展開。由近30名記者組成的媒體采風團輾轉1500多公里,深入深圳、香港、澳門、珠海四地,全方位展現無錫攀高逐新、與粵港澳大灣區加速融合的生動實踐。
通過拜訪多家大灣區前沿科創企業、多所知名高校、兩大科創飛地,對話唐英年、許敖敖、崔世平等名人大咖,太湖灣向大灣區取回了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厚厚“真經”。
目前,港澳已成為無錫最大外資來源地、第一大境外投資目的地、第七大交易伙伴。
在產業創新方面,無錫主動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戰略資源富集區,積極承接創新要素溢出,先后推動無錫(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合作中心成立運營、無錫深港協同創新中心升級擴容、無錫香港科創中心高效運行;同時,加快無錫經開區作為長三角一粵港澳(無錫)科創產業融合發展區核心區的建設,太湖灣信息園一期啟動區建成、黃金灣科技園正式開園。
在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重點產業方面,無錫積極對接大灣區知名投資機構,主動融入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建設,高效匹配大灣區優質資源。加快推進優必選工業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園、香港僑福TOD等合作項目。
舉辦“創投無錫”香港專場活動,設立無錫首個涉外科創基金“無錫-香港天使股權投資基金”。開展“走進港交所”等專題活動,組織無錫企業赴大灣區上市融資,截至當前,我市共有港交所上市企業26家,深交所上市企業59家。
港澳科創動能澎湃,多年來,無錫與香港理工大學、澳門科技大學、南方科技大學等粵港澳知名高校合作,共建聯合實驗室、創新中心和新型研發機構,加強跨區域科研攻關合作。
騰訊云(無錫)數字經濟產業基地建成運營,香港理工大學無錫科技創新研究院知識轉移中心成立啟用、“產學研合作基地”正式揭牌。積極對接香港“產學研1+計劃”,6個無錫參與項目入選首批資助項目,原子半導體、香港城市大學先進封測材料項目已在錫落地。
“雙灣故事”精彩不斷
在接下來的兩天時間里
媒體團還將前往
惠山古鎮、清名橋古運河景區等城市地標
在千年文脈中
解碼無錫“人文密碼”
探訪渤公島生態公園
環境科技企業
在“綠”動“新”風中
感受無錫生態宜居實踐
未來
無錫與粵港澳大灣區的故事
還將不斷續寫
讓我們一起期待新篇章的誕生
來源:無錫博報、無錫日報
編輯:張靜
校對:嚴琳
責編:楊珍
點贊+轉發
分享小伙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