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的競爭,各大城市引進的不只是人才,更是產業風口和創新動能。選一城安居,擇一城創業,是當下很多青年畢業生面臨的首要問題,人才成為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變量”。當前,第三屆海右人才節各類特色活動如火如荼地開展,濟南的生“才”之道引發強烈關注。
海右人才“新玩法”
在濟南,人才引進早已不是新鮮事,近年來,濟南大力實施人才強省會戰略,推出一系列誠意滿滿的人才引進舉措,不斷解鎖人才引進“新玩法”,全力構筑“我在濟南剛剛好”的人才生態。
人才政策的“含金量”。人才選擇去哪座城市安家創業,人才政策是重要參考項。近年來,濟南市不斷更新迭代人才政策“雙30條”,人才政策頻頻高調“放大招”,從“零門檻落戶”到提供人才公寓,從生活補貼到租購房補貼,從科創經費支持到提供創業項目啟動資金,人才補貼力度空前,力圖將制約人才流動的戶口、住房、生活成本等問題降到最低,求才若渴、招才引智的熱情逐年遞增。
人才引進的“新渠道”。人才引進是頂尖人才、專業人才擇城擇業的主要方式。濟南市連續多年舉辦新動能創新創業大賽、高層次人才招引大會、大學生畢業典禮等人才活動,聚焦城市產業發展需求,精準招引戰略性新興產業人才,讓人才引進有渠道、有平臺。
人才服務的“暖心度”。人才服務是人才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人才服務更暖心,人才發展更安心。為提升人才對城市的歸屬感,濟南的人才服務更是花樣上新,打造“天下泉城 人來無憂”全生命周期人才服務體系,以泉城人才服務金卡、海右人才就業數智化平臺、海右青年人才交友活動等一系列創新舉措,實現人才“人生大事”和“關鍵小事”的精細化服務。
人才品牌的“知名度”。提升城市人才吸引力,首先要打響城市人才品牌。濟南立足特色文化和引才定位,構筑城市人才系列品牌,持續打造“我在濟南剛剛好”城市人才IP,以引才宣言向人才發出誠意之約,隆重舉辦“海右人才節”,以專屬節日禮遇人才,以城市人才品牌推動人才與城市雙向奔赴。
海右人才“新趨勢”
隨著全國各地人才新政紛紛加碼,人才引進逐漸白熱化,各大城市的人才工作理念逐步深化,人才引進也呈現出一些新趨勢。今年以來,濟南縱深推進人才工作,引才策略更加創意十足。
從“人才引育”到“創新培育”。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機器人等技術的快速發展,濟南的城市經濟格局和產業體系結構面臨重塑,科創人才的需求量大幅增長。科創人才對于創新空間和創新環境要求較高,濟南逐漸把人才引育的重點從“以財惠才”轉變成了“以新育才”,構筑高能級科創平臺,打造一流科創環境,營造人才發展生態,種好“梧桐樹”,引來“金鳳凰”。
從“招才引智”到“招商引才”。企業是人才聚集區,誰能吸引龍頭企業,誰就能在未來的產業賽道上占得先機。濟南深諳“千軍易得,一將難求”,新型科創企業處在產業風口之上,對于拓展城市產業結構極為重要,引進一個龍頭企業就可能激活一整條產業鏈。濟南的“引才策略”正在轉變為“引企策略”,對于初創型企業進行整體招商,團隊化引入。
從“全面引才”到“按需引才”。人才適應城市產業格局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根本。當前,濟南更加重視人才引進的專業技能與產業發展的匹配度,從城市的產業發展需求出發吸引人才。例如,在中國·濟南第三屆高層次人才招引大會上,重點設置大數據與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與高端裝備、生物醫藥與大健康、精品鋼與先進材料等招引專區,以優質崗位吸引人才,以產業體系涵養人才,讓人才與城市同頻共振。
從“引之能用”到“引而育之”。頂尖人才具有稀缺性,是各大城市爭奪的首選,同時頂尖人才的引入成本也相對較高,因此許多城市的人才引進重點已經從“引之能用”的頂尖人才轉向“引而育之”的青年人才,新增青年科技人才創業支持政策,為青年人才提供優質就業崗位,孵化青年創業項目,挖掘青年人才發展潛力,大力支持青年人才打造創新生態。
海右人才“新策略”
隨著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的加速發展,產業賽道持續拓寬,人才類型更加多樣,人才引進已經進入下半場,濟南何以生“才”有道,憑的是什么?
憑的是“識才眼力”。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浪潮中,越來越多人意識到顛覆性創新和新產業形態未必出自“大企大廠”,中小企業依賴創新團隊在關鍵技術上的“破圈突圍”,仍然可以“逆襲”。濟南深知人才吸引力首先要有慧眼識才、慧眼識項目的能力,不斷優化的人才評價標準,認可人才的潛力、孵化人才的創意比短期的補貼更重要。
憑的是“城市品質”。廣闊的創業空間和舒適的生活空間可以構筑人才流入的“隱形磁場”,人才用腳步投票,生活體驗更好,人才自然會留下來。濟南堅持“所有提升城市品質的工作,都是人才工作”的理念,打造“1+N”項目孵化矩陣,組建海右人才基金,出臺“博士后創業啟動支持計劃”,以“耐心資本”“大膽資本”托舉人才成長,同時推出青年人才“吃、住、行、醫、游、娛、購、婚、育”系列活動,以優質營商環境和人文環境提升人才的生活品質。
憑的是“人才生態”。人才生態是不同產業鏈條、不同專業領域的人才基于生產研發各個環節形成的統一整體。濟南深知良好的人才生態需要建立公平化的評價機制、市場化的創新激勵、多元化的晉升空間,破除職稱、學歷、年齡等人才發展壁壘,優化人才結構,激發人才活力,讓各類優質資源、生產要素在人才生態中循環流動,避免人才集聚引發惡性競爭,讓每一個人才通過自身努力獲得應有的回報和認可。
憑的是“錯位引才”。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發展定位,人才引進需要瞄準城市的未來發展方向,細分人才引進通道和人才服務舉措,通過錯位引才、創意引才、“伯樂”引才,構筑特色人才集群。濟南近期發布了數字科技、青年科技、銀齡、種業等細分領域人才隊伍建設若干措施,以“一事一議”“一企一策”等方式服務特定人才群體,精準吸納重點產業人才。
從提高“人才福利”到釋放“人才紅利”,從“投資于人”到“投資于才”,如今人才引進已經從“拼補貼”“拼戶口”轉向“拼服務”“拼生態”。人才是城市的未來,濟南的生“才”之道是以“人才流量”驅動“經濟增量”的長遠謀劃,更是以才興業、以才興城的發展邏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