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仁恒西郊的“幸??蛷d”里,77歲的潘憲生宣講聲音洪亮,臺下居民神情專注。這間客廳不僅是物理空間,更是仁恒社區探索“幸福合伙人”機制下社區治理新模式的生動縮影。在這里,居民從社區治理的旁觀者變成了共建共享的主人翁。
“仁恒小講堂”:紅色之聲聚民心
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在幸福社區建設過程中,仁恒西郊居委會發掘了社區內老黨員這一寶貴資源。以潘憲生、戴金龍等老黨員為核心的“仁恒小講堂”應運而生?!吨袊浆F代化與共同富?!贰睹穹ǖ渑闵钔小贰吨袊洕鷱姶箜g性 堅定我們前行信心》……“仁恒小講堂”將黨的創新理論與社區生活緊密相連,讓“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如春風化雨,悄然凝聚起社區人心,成為激活社區治理內生動力的關鍵引擎。“仁恒小講堂”主講人潘憲生說:“今年以來,作為主講人,我先后宣講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上海重要講話精神、中國經濟、人工智能時代等內容。我們將所學所思與各自工作、生活實際結合起來,傳播黨的創新理論,凝聚思想共識。”作為青浦區“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團成員、徐涇鎮“涇彩宣講”團講師,潘憲生活躍在徐涇各個社區,為居民帶來精彩的紅色課程,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文藝團隊:睦鄰之韻展活力
社區治理,文化是紐帶。仁恒西郊社區居民自發組建了太極拳、舞蹈、民樂、合唱、書法等多支文藝隊伍,他們不僅是豐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生力軍,更是社區精心培育的“幸福合伙人”。
書法組組長桂孝良高興地表示:“書法組成立兩年,已有成員20余人。每月辦藝術園地,不管是熱愛書法還是繪畫,大家聚在一起老有所學、老有所樂,這是我們的精神家園!”組員張雷則感慨:“居委搭建平臺,鄰里交流學習,分享快樂,這就是我們向往的社區生活。”社區巧妙地將這些文藝力量引入“幸??蛷d”,組織開展辭舊迎新、我心向黨、舞動人生等主題文化活動,這也成為了社區睦鄰關系的“黏合劑”。
值得一提的是,隊員平均年齡70歲的仁恒民樂隊,在高春利隊長的帶領下,目前已融合了二胡、中阮、揚琴、笛子等多類樂器,不僅活躍于社區舞臺,更頻頻亮相各類賽事。高隊長笑言:“大家在一起心情愉快,凝聚力強,樂隊發展非常穩定?!边@支“銀發”樂隊,用悠揚的旋律奏響了社區生活的和諧樂章。
多元合力:便民服務暖人心
社區治理,服務是根本。仁恒西郊與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熱心個人等多元主體建立起“幸福合伙人”關系。如:積極引入德達醫院、醫大醫院、北大居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專業醫療資源,建立“幸福合伙人”機制,將家庭醫生簽約、健康咨詢、便民醫療等專業守護送到居民身邊。
仁恒西郊居委會主任陳珍珍說:“我們每個月都會組織開展便民服務市集,將更多的社會‘幸福合伙人’資源導入進來,其中包括了公益理發、便民醫療、愛心義賣等等,這些市集商家從居民的實際需求出發,以社區公益的形式提供各類服務?!睆乃嗷ɑ?、茶藝培訓、紙杯蛋糕烘焙的休閑雅趣,到3D打印的科普探秘,再到金融知識普及、電信寬帶辦理的便民服務,豐富的活動內容精準對接居民多元需求。與此同時,社區居委下設政策咨詢、服務老齡等工作小組,于幸福社區開放時間內為居民提供服務,共同編織起一張細致入微的社區服務網絡。
以黨建為引領,以“幸福合伙人”機制為樞紐,撬動社區內外多元主體的資源與熱情。仁恒西郊居委會在幸福社區建設工作中,積極探索“平臺搭建”與“資源連接”,并引導居民從“被動接受者”轉變為“積極共創者”。潘憲生的黨課、桂孝良的墨香、高春利的樂章、醫療團隊的守護以及居民自發的義賣與市集,共同構成了社區自治的活力圖譜。當社區治理的“獨角戲”變成居民、社會組織共譜的“交響曲”,幸福社區的溫度與活力可感可及。
記者:袁丹鳳(名優基層)
攝影:袁丹鳳(名優基層)
編輯:俞靜彥
責任編輯:胡軍軍
終審:張婧(特聘首席)
轉載請注明來自“綠色青浦”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