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仁慕尼黑輸給了本菲卡,這也算是本屆世俱杯的一大冷門比賽。前英格蘭球星費迪南德認為,孔帕尼針對本場比賽的戰術有點松懈,畢竟拜仁已經提前出現了。而且本菲卡是葡超的頂級強隊,葡超不比五大聯賽差,南部之星在準備不足的情況之下輸給他們很正常。再者,戰術相克也是重要的原因,費迪南德表示:拜仁對陣綜合型隊伍有點吃力,本菲卡綜合了拉丁派的技術特點以及歐洲派的嚴謹戰術,這就是典型的綜合型隊伍。在前一場比賽,南部之星對陣技術型隊伍博卡青年已經有點吃力,他們對陣綜合型隊伍肯定更加艱難。
縱觀拜仁在2020年拿到大耳朵杯之后,實際上這家俱樂部每一個賽季都具備了歐冠冠軍的實力,為何此后他們難以進入歐冠決賽?西甲強隊是他們的苦主,納格爾斯曼時期的南部之星被比利亞雷亞爾淘汰,包括在近兩個賽季,他們分別輸給了皇馬和巴薩,這些西甲強隊就是綜合型隊伍。所以費迪南德強調,不管拜仁的主帥是誰,陣容進化到何種程度,他們對陣綜合型隊伍依舊有點吃力,在此類隊伍的身上“砸鍋”概率高。本菲卡主帥布魯諾·拉熱得到了贊揚,費迪南德分析了他的優勢之處——拉熱的嚴謹程度就像穆帥。
大部分本菲卡球員的技術出色,而且主流聯賽的強隊不太了解他們,所以這家俱樂部在技術層面具備了優勢。拉熱就從嚴謹程度下手,真正匯集了俱樂部的強項,而且他的嚴謹程度就像穆里尼奧。雖說穆帥在執教生涯的中后期不成功,他也逐步離開了名帥的行列,但是他的優勢很明顯,其嚴謹程度依舊是足壇其他教練需要學習的榜樣。拉熱深知,嚴謹的戰術體系需要建立在球員的高度執行力之上。在季前備戰階段,他引入了"戰術黑匣子"訓練法——通過360度攝像頭記錄每次分組對抗,賽后用三維建模還原每個球員的跑位誤差。葡萄牙媒體曾拍到更衣室白板上密密麻麻的跑動熱力圖,精確到厘米級的站位修正要求讓年輕球員們咋舌。
這種近乎偏執的細節把控很快收到成效,其每次上搶都精準卡在德容接球前0.3秒的節奏盲區。拉熱在技術區不斷比劃的"三指手勢",實則是要求邊鋒拉法·席爾瓦嚴格保持與邊線11.5米的距離,這個數據來自對阿爾維斯職業生涯300場比賽的跑動分析。更令人稱道的是,拉熱將嚴謹注入到球員的日常生活。俱樂部營養師為每位球員定制了"代謝時鐘",根據DNA檢測結果劃分出34種不同的早餐組合。當德國《踢球者》記者探訪訓練基地時,發現更衣室的座椅都安裝了壓力傳感器,能實時監測球員的疲勞指數。
至于拜仁對陣綜合型隊伍有點吃力,費迪南德認為,造成這種困境或許與拜仁的戰術慣性有關。長期以來,拜仁的進攻體系建立在高壓逼搶和邊路爆破的基礎上,面對技術型球隊時,他們能依靠高強度跑動和身體對抗壓制對手;但遇上綜合型隊伍時,對方既能通過細膩的傳切化解逼搶,又能用嚴謹的防守反擊打亂拜仁的節奏。例如本菲卡的中場樞紐若昂·內維斯,既能像拉丁派球員一樣用盤帶擺脫圍剿,又能以德甲式的跑動覆蓋串聯攻防,這種“雙屬性”恰恰是拜仁中場所欠缺的。
筆者球后認為,更深層的問題在于歐冠淘汰賽的博弈本質。綜合型球隊往往具備更強的戰術彈性,比如比利亞雷亞爾當年用五后衛鎖死拜仁邊路,皇馬則依靠克羅斯和莫德里奇的控場能力消磨拜仁的沖擊力。相比之下,拜仁的戰術變化更多依賴于球員個人狀態——當穆西亞拉受傷、凱恩回撤過深時,進攻就容易陷入單打獨斗。費迪南德所指的“砸鍋”現象,本質上暴露了拜仁在戰術容錯率上的短板。南部之星難過的戰術傳統,也造成了他們不擅長應對風格全面的隊伍。
若要突破這一瓶頸,孔帕尼的教練團隊或許需要重新評估建隊邏輯。近年來他們引進凱恩、金玟哉等頂級即戰力,但中場缺乏像蒂亞戈那樣的節奏掌控者。未來無論是引進一名具備拖后組織能力的后腰,還是嘗試三中衛體系增加防守層次,都可能成為破解綜合型球隊的鑰匙。畢竟在歐冠賽場,戰術的多樣性永遠比紙面實力更致命。費迪南德暗示安聯球場錯失維爾茨挺可惜的,原本維爾茨倒是可以成為彌補拜仁傳統弱項的人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