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北京7月8日訊(記者劉亮)在國新辦舉辦的“新征程上的奮斗者”中外記者見面會上,5位來自司法行政領域的代表圍繞“踐行為民宗旨 建設法治中國”與中外記者見面交流。
目前,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數字化、智能化的應用已經廣泛用在仲裁領域之中。來自廣州仲裁委員會的仲裁員張毅介紹,他參與研發的廣州仲裁委“云小仲”“仲小雯”等AI智能工具,可以實現在線遠程立案等場景智能化應用,平均每個案件的處理時間減少了約30%,使整個仲裁程序更高效、證據更可靠、監督更有效。參加工作17年來,張毅參與辦理的仲裁案件超過4000件?!皬霓k理經濟糾紛仲裁案件的角度來看,我感受到強大祖國是企業‘走出去’最可靠的保障,也是對中華兒女切身利益最有力的保證?!睆堃阏f。
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通過行政復議依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來自北京市司法局的行政復議一線辦案人員蔡小鳳介紹,2024年全國新收行政復議案件74.96萬件,增長將近一倍。北京市在16個區設立了行政復議接待室,并推動街鄉建立行政復議聯系點,打通行政復議“最后一公里”。從事行政復議工作10年來,蔡小鳳累計辦理1000多個案件,包括為三四十戶養殖戶爭取到騰退養殖場的行政補償,幫助求學青年恢復學籍等。她還通過變更不合理處罰數額、制作調解書責令行政機關縮短涉企行政處罰公示期等方式,直接糾正不當行政行為,維護企業合法權益,助力優化營商環境。
“每個村子都平安了,鄉、縣、市、省也就平安了,我們的國家也就平安了,法治中國建設的前景也會越來越美好?!卑不帐×彩谢羟窨h夏店鎮磚佛寺村村委會主任、村“法律明白人”金其華說。金其華是帶著自己的“法律明白人”證書來到北京的,他學深學透法律法規和黨的方針政策,用法律幫助鄉親們解決生產和生活中的難題。2019年,金其華組建了志愿普法服務隊,為周邊5個鄉鎮67個村義務開展普法1000多場次。
吉林衡豐律師事務所律師劉沫含帶來了一張照片,是她在學校給孩子講解法律知識時現場互動的畫面。劉沫含2019年報名參加了司法部“援藏律師服務團”,3年援藏工作結束后又報名參加了“1+1”中國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動,在新疆開展了兩年志愿服務。5年間她累計辦理各類法律援助案件500余件,提供法律咨詢4000余人次,代寫法律文書1000余份,開展法治宣講200余場。劉沫含說:“我最珍貴的收獲是群眾那句樸實的‘共產黨好、法律公道’?!?/p>
“只進一扇門,化解千家事”,這是山西省大同市新榮區司法局西村司法所所長魏官元的服務理念。在基層一線工作31年,魏官元成功調解糾紛2400多件,群眾親切地稱他為“耐煩所長”“摩托主任”。法條對于老百姓來說,有時候像“天書”,他的做法就是用大白話、用鄉音、用身邊的故事,傳播法律知識,讓人民群眾在每個調解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公正、法治保障就在身邊?!白鳛樗痉ㄋL,最接地氣的方法就是依法辦事,讓法治像咱們地里的莊稼一樣,深深扎根、茁壯成長,惠及每位父老鄉親!”魏官元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