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客公社產研組
明明違規,這位干部卻反而被提拔?;窗驳倪@份“敢”,背后有何深意?
近日,江蘇淮安通報了一起干部容錯免責案例,迅速引發輿論關注與網友熱議。
根據淮安市清江浦區紀委監委的通報:“淮安市清江浦區區管干部謝某某在推進重大產業項目建設中,在項目缺少部分技術指標的情況下容缺辦理人防事項審查,違反《江蘇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防空法〉辦法》第十二條之規定,但鑒于該同志出于公心、為企業著想,敢于擔當作為,被容錯免責、鼓勵激勵?!?/p>
與常見的干部批評、處分類通報不同,這則通報反差明顯:對于違規干部,沒有懲戒、沒有問責,反而明確肯定其“出于公心、為企解難”的動機,還對其進行提拔。
這一邏輯乍看令人意外,但置于制度創新、地方發展需求及當下改革取向的背景下來審視,“違規”與“晉升”的反差,恰恰傳遞出一個清晰而堅定的信號:
在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戰場上,江蘇正旗幟鮮明地為擔當作為者撐腰,通過實踐容錯糾錯機制,激發體制活力、深化親商環境,為實干者營造更寬廣的施展空間。
干部違規但晉升?
淮安的“敢”與“為”
簡單回顧一下事件,通報中提到的重大產業項目指的是“順豐淮安創新產業園項目”,建成后將成為覆蓋蘇北,輻射華東的電商企業服務平臺及創新智慧物流基地。
2023年6月,該項目由于二期建設具體技術指標尚未明確,導致按常規審批程序無法通過人防事項審批。謝某某從大局出發,提出分步容缺審批方案,讓企業出具限期補缺承諾書,先行為其通過審批,使得項目一期順利取得施工許可證(2023年9月,項目二期建設技術指標全部明確,并完成人防事項審批)。這項創新舉措為項目建設進度搶先3個月的時間,節省企業成本200余萬元。
不少人以為這是一個偶發的“組織破格”,但實際上,謝某某的行為、后續調查與結果通報,并非“臨時決定”的容情,而是淮安本地早已運行的容錯糾錯制度框架下的合理操作。據統計,2024年前三季度,淮安市縣兩級共計實施風險報備38起,而根據淮安市紀委監委此前通報,2023年1月至7月已對64起90人予以容錯免責。
容錯糾錯機制的制度保障,無疑為淮安干部辦事吃下“定心丸”,讓他們“放得開手腳”,更助力淮安發展不斷提速。2024年,淮安市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958個,協議引資額4701.9億元,超額完成原定目標;100億元以上項目開工率高達83.3%,落地速度創歷史新高。此外,淮安市2024年GDP同比增速高達7.1%,領跑長三角。
在強者如林的長三角,淮安這匹蘇北“黑馬”正以“兇猛”的姿態刷新人們的認知。
1、從“一瓶白酒”到“三個千億級”
過去十年,淮安成功擺脫了對“一瓶白酒(今世緣)”的單一依賴,形成了多引擎增長的模式。目前,新一代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產業三大千億級產業已經成為淮安產業“壓艙石”。
2、從“區域洼地”到“戰略樞紐”
淮安地處長三角北部幾何中心,300公里半徑覆蓋超1億人口。當下,“樞紐經濟”正成為淮安高質量發展的重量級“籌碼”?!?23出行交通圈”加速形成,即1小時市域通勤、2小時暢行長三角、3小時覆蓋全國主要城市。
3、從發展滯后到超常規“加速度”
淮安創新打造“三極四即”服務體系——極簡申報、極速審批、極優服務,“交地即發證、拿地即開工”等改革將審批時限壓縮50%以上,財政獎補集成服務改革更讓資金撥付周期從69天銳減至19天?!澳玫丶撮_工”項目占比、政務服務滿意度等核心指標全省居首,百億級項目從簽約到落地最快僅27天。
淮安超常規“加速度”的發展態勢,客觀上離不開干部隊伍的敢于擔當、勇于突破,而淮安建立的容錯糾錯機制,無疑為這種擔當作為提供了制度保障和底氣。
江蘇為什么行?
制度背后的共識與魄力
不僅僅是淮安,近年來,江蘇多地都在對干部的容錯免責機制進行探索,而且涉及方面非常廣泛。比如2024年,江蘇省揚州市發布《關于支持產業科創激勵擔當作為的實施辦法(試行)》,支持聚焦產業科技創新靠前服務、主動作為,對在推進產業科創過程中出現的失誤錯誤,經認定后可給予“容錯免責”;在社會救助工作方面,徐州市出臺《關于建立社會救助工作容錯免責機制的意見(試行)》(以下簡稱《意見》),旨在激勵基層社會救助干部卸下包袱、擔當作為,進一步規范提升全市社會救助工作水平。
公開資料顯示,早在2017年,江蘇省委辦公廳印發《關于建立容錯糾錯機制激勵干部改革創新擔當作為的實施意見(試行)》,充分調動和保護干部隊伍干事創業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用機制為作風正派、敢于擔當、勇于負責的干部撐腰鼓勁。
從此次淮安容錯免責通報事件,我們看到的不是一個地方的偶然勇氣,而是整個江蘇省干部體系,在高質量發展大潮中不止于制度守成,而是主動求變、鼓勵實干、理性激勵的集體共識。
1、發展優先,敢破“條條框框”
江蘇是全國綜合實力最強的省份之一,2024年GDP為13.7萬億元,位居全國第二,經濟結構穩定,制造業基礎雄厚。為了保持領先地位,各地在招商引資、重大項目落地、優化審批效率等方面競爭激烈。
在這樣的環境中,發展優先的思維,催生了大量“窗口期”式的治理挑戰——既要守住程序紅線,又要給企業提供高效服務,推動項目“早落地、快見效”。而真正決定效率的,不只是制度設計,更是能夠靈活應對、敢于突破常規的干部。
江蘇通過公開通報,向全社會釋放明確信號:在合理風險下,干部可以“先做再補、邊干邊修”,而不是“怕擔責不作為”。
2、鼓勵擔當作為,誰實干誰就上
江蘇是全國最早提出“重實績、重實干”用人導向的省份之一。省委組織部近年來多次強調,要旗幟鮮明樹立“為擔當者擔當、為干事者撐腰”的價值導向。在干部考核體系中,對招商引資、項目推進、企業服務等維度的實際表現被納入主干指標。
換句話說,干部不是靠“躲事”、“避責”獲得認可,而是靠“解決問題、推動發展”贏得晉升。謝某某雖程序有誤,但項目及時推進,未造成實質性后果,在綜合考量下獲得提拔,正是江蘇“誰實干誰就上”的真實體現。
這不僅有利于提升行政執行力,更激發了一線干部群體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破解“不作為、慢作為”的“懶政頑疾”。
3、治理溫度,是江蘇最好的招商名片
“政治生態決定營商環境”這句話,在江蘇得到了充分體現。企業感受到的不是審批流程本身的繁簡,而是背后行政體系的態度與邏輯。
正如此前“東北小伙怒贊無錫辦事效率”的視頻爆火,全網點贊背后的本質,不是無錫辦事流程多么先進,而是“有人帶你、有人協調、有人負責”的鮮明感知。
此次淮安謝某某事件亦是如此,它通過一位愿意為企業“承擔程序風險”的干部,讓企業看到了“落地的確定性”,也看到了江蘇的“治理溫度”。
而這,正是當前經濟復蘇語境中最可貴的資源。江蘇各地都在用實際行動告訴企業:我們不僅有政策優惠,更有制度溫度;不僅流程可預期,更有人情與理性。
這就是江蘇營商環境的核心競爭力。
公開容錯、積極晉升,展現了江蘇在守住底線與激發活力間尋求平衡的治理智慧。這種‘敢為’且‘善為’的探索,不僅是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更是中國式現代化地方治理的生動實踐。
這樣的江蘇,值得信任,更值得期待。
添加創客君微信:chuangke-jun ,備注“南京/蘇州/無錫/常州/南通”,即可申請加入相應城市讀者群哦!
本文素材參考來源:
江蘇新聞:《江蘇通報一干部違規審批,但出于公心、為企業著想,被容錯免責并獲晉升》
華東局:《淮安一干部被容錯免責并獲晉升,為什么不是新聞》
及其它網絡公開資料。
歡|迎|聯|系
文稿相關問題反饋,請聯系:zhangtianyi0510
加入城市讀者群,請聯系:chuangke-jun
文章轉載,請后臺留言或聯系:chuangke-jun
重丨磅丨報丨告
江丨蘇丨創丨投丨圈丨年丨度丨活丨動
丨 丨 丨 |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