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青島人的記憶里,曾經的小鮑島與大鮑島一樣,每條老街都是一段歷史。每一條老街,都有著老青島特有的人間煙火、市井風情。有著數不清的勾陳往事、家長里短......
青島小鮑島舊貌(2003年)
2002年,青島市政府啟動城市住宅改革試點計劃,位于老市北區黃臺路周圍的“小鮑島”成為首批試點之一。根據《青島高新科技產業開發區總體規劃》,東起遼寧路、西至樂陵路、北起泰山路、南抵章丘路建設科技街。
拆除老舊房屋的小鮑島(2003年)
2002年7月開始,隨著挖掘機陣陣的轟鳴聲,小鮑島老街區的百年老建筑幾乎被悉數拆除,成為了城市發展改造歷史的一頁。
小鮑島已經成為歷史了,每當來到市北科技街,眺望著數碼廣場和商城,總會努力回憶著過去這里的樣子,尋找舊時的記憶。
島城攝影家管風剛,是一位執著的老攝影人,幾十年里拍攝留存了許多城市發展改造的老城影像。今天讓我們隨著這些時光舊影,回顧小鮑島拆遷前那些熟悉的舊影,找尋那些喚醒記憶的感動!
小鮑島新貌(2020年)
2003年,小鮑島開始拆遷了,半個多世紀以來居住在這里的人們,終于可以住上寬敞明亮的大房子了。不過還是有不少老青島,心頭難免會掠過幾分惆悵與不舍。如今,小鮑島已被現代化城市面貌展現在了人們面前。
記得當年,由于這兒拆遷改造也迫使人們去偏遠一些的地方購買新的住宅,再加上外來人員的增多,房價也隨之不斷攀升,掙的錢還遠比不上房價的增長。
樓上十幾戶人家共用一個水龍頭和一個廁所。(1998年)
小鮑島拆遷前,筆者曾在樂陵路45號樓院住了20余年,這個老樓院曾是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三層老樓,上世紀80年代初還是單位分福利房時分到的不足14平米的二手房。老樓院共有50余戶在此居住,每層樓共用一個水龍,一個公廁,為了節約用水和清理衛生每戶要輪流值日。
大人孩子常在狹窄的過道上休閑。(1998年)
臨近考試了,學生在樓空處看書。(1999年)
居民在樓梯口狹窄的空間處壓腿鍛煉。(1997年)
由于居住面積太小,幾乎每家都在狹窄的過道上支灶做飯。(1997年)
鄰居在狹窄的家門口下棋(1999年)
屋外拉呱的鄰居(1998年)
學生放學后,趁著天亮,常在狹窄的樓道門口處寫作業。(1999年)
這里的房子,戶與戶之間也只有二、三米的間距,顯得非常擁擠,由于房屋窄巴,空間小,每戶幾乎都在自家門口處搭建了個煤池子和能放開爐灶的小灶臺,進出的過道幾乎只能一人通過,但這也是居民活動的唯一空間。
小鮑島樂陵路與桓臺路路口處的“街頭縫紉”。(2000年)
夏天,居民常在馬路邊上睡覺和玩樂。(1998年)
炎熱的盛夏,市民紛紛聚集在屋外的馬路邊,或拉呱閑聊,或打撲克下象棋,更有一些人直接把涼席鋪在了路邊的大樹下睡上一覺。
孩子們在路邊搭起簡易的乒乓球臺,玩的很開心。(1996年)
這兒居住的樓下就是一個自由市場,每天人來人往。熙熙攘攘,人員嘈雜。居民購買消費品還算是方便。特別到了夏天,樓下喝酒的人們趁著醉意,到半夜還在劃拳,吆三喝四,時常影響著人們的正常休息。
轉眼間,小鮑島的老舊房屋拆遷改造已過去多年了,筆者也曾搬過多次家。更是目睹了城市建設發展的日新月異。
管風剛,2020年12月。
管風剛,1952年生人,從事攝影多年,擅長拍攝人文,紀實,風光等方面的題材照片。曾在全國、省、市等影賽活動中多次獲獎,作品常見于多種報刊雜志上發表。
青島城市檔案論壇公眾號、青島城市記憶頭條號重新編輯整理發布, 轉載請注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