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對日韓等國加征關稅,特朗普政府就喊話中國再進行會談。在進行了兩場談判,并且達成了貿易協議的情況下,美國為何又如此急切找中方談?美國對華態度持續放緩,還取消了多項制裁,他們想要得到什么?
當地時間7月7日,美國總統特朗普一口氣對14國加稅,顯然他在對華“關稅戰”失敗后,又調轉矛頭,向“能拿捏”的國家出手了。不過,特朗普進行新一輪“關稅戰”,也沒有他預想的那么容易。比如日本,他們手中有高達1.1萬億的美債,還在美國境內有很多工廠,完全可以用這些做“籌碼”來施壓特朗普。而在這個時候,美國財長貝森特突然喊話中國,先是表示中美是全球最大的經濟體,隨后提到兩國在日內瓦、倫敦的談判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彼此之間給了很大的尊重,還強調中美有很多領域可以合作。說了這么多好話,貝森特最后亮明了他的目標:希望中美能進行第三場談判。
有分析認為,貝森特的言論信息量很大,尤其是“中美有很多領域可以合作”,可能與兩件事有關。
第一件事,美國想要為自己的化石能源產業尋求生存空間,希望得到中國的幫助。此前,特朗普在提到伊以停火時,突然表示“中國可以繼續進口伊朗石油,但希望后續能多購買美國能源”,這番話就表明了這個意思。而在近日,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表示,他們將在8月增產,提升到每日54.8萬桶,這個數量超過了市場預期。有分析指出,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在訪美期間,宣稱“巴勒斯坦人有離開加沙地帶的自由”,可見他是鐵了心要侵占巴勒斯坦的領土,也不想巴以沖突停火。OPEC擔心以色列接下來的舉動,會讓中東局勢再次升級,因此提前進行石油增產。然而,美國的頁巖油因為開采成本高,面對OPEC增產毫無價格優勢,其市場份額會進一步下滑。因此,特朗普政府希望中國能增加美國的能源進口。
第二件事,自然是稀土供應問題。經過日內瓦、倫敦兩場談判,貝森特和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貿易代表格里爾嘴都說破,依然沒能讓中方放開稀土出口。此前,貝森特就喊話中方,把稀土供應恢復到4月前的水平。對此,中國的回應是建立了嚴格的稀土供應審查機制,還收緊了相關產業人才的管控。而且,美西方的軍工產業被排除在稀土供應范圍外。這些情況,讓特朗普政府非常焦慮,因為軍工業生產受到影響,美軍的戰斗力將持續下滑,他們自然不希望中方維持“稀土牌”。
值得一提的是,有觀點聲稱“魯比奧解除制裁”,也將成為中美談判的內容。畢竟,魯比奧身為國務卿,是美國外交的一號人物,他如果一直無法前往中國,可能會“影響”中美接下來的接觸。不過,這種說法沒有任何道理,魯比奧作為“對華鷹派”,不僅不糾正自己的錯誤,還屢次發表針對中國的不當言論,中方沒有理由解除他的制裁。而且,魯比奧能不能來中國,不影響中美接觸,因為外界普遍認為,現任美國中東問題特使史蒂夫·威特科夫,才是特朗普真正的“國務卿”,他不僅參與了中東事務,還出訪了俄羅斯,并且與特朗普私交甚密。而且,特朗普在第一任期,就讓女婿庫什納承擔了部分外交職責。而在第二任期,威特科夫和美國副總統萬斯都扮演了這個角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