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所需,青年所向。在中國式現代化的向前推進中,青年群體是最具活力的先鋒代表。正如齊魯大地上,一批“有想法、有技術、有擔當” 的青年人以滿腔熱血和卓越智慧,肩負起時代賦予的重任,以創新之姿勇立時代潮頭。
7月1日至4日,由團省委組織的2025年第一期 “青春當先開新局”融媒采風活動走進濟南、濱州、東營三地多家民營企業,深入挖掘青年群體助推科技創新、新型工業化及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積極作為。
風華正茂展宏圖。一幅幅青年創新創業的生動畫面,正匯聚成山東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恢弘畫卷,不斷激蕩起強省建設的澎湃活力。
以創新之姿
挺直民營企業脊梁
山東是民營經濟大省,不過,與江浙等地的“輕快靈巧”相比,山東民營經濟素來被認為欠缺活力——產業結構偏重、傳統動能占主導、創新活力不足。
可喜的是,青年人才的崛起,正在有力扭轉這一局面,并推動民營經濟在山東經濟版圖中扮演愈發重要的角色。
此次融媒采風活動中,一大批優秀青年進入媒體視野,他們以志存高遠的理想、敢為人先的勇氣和堅忍不拔的毅力,不斷助力民營企業邁向行業前沿,站上價值鏈頂端,甚至打破國際壟斷,挺直民族工業發展脊梁。
在東營,利華益集團投資22億元建設的國內首套ASA樹脂一體化項目已正式投產,項目打破了國外廠商在該領域的壟斷。
實現高端化工新材料的國產替代,很大程度歸功于利華益青年人才對關鍵核心技術的孜孜以求。項目技術負責人張光濤介紹,ASA項目團隊中,30歲以下青年占比超80%,他們充滿斗志,熱衷創新,積極向前。
ASA樹脂最終要進行改性研究,變成定制化產品,附加值才會更高,因此,科技創新研發至關重要,面對無成熟經驗可借鑒的困境,利華益青年團隊持續攻關,深入研究設備結構和工藝原理,最終開發出抗靜電等多種高端樹脂材料,滿足了下游客戶的個性化需求。
只有創新才能破局,越來越多青年群體的創新讓企業的發展之路越走越寬。在濱州,山東昊潤自動化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澤芳帶領平均年齡僅32歲的研發團隊,向地下水監測領域的國際壟斷發起挑戰。
“當時國內市場被歐美設備占據,數據安全令人擔憂。”李澤芳表示,公司團隊十年磨一劍,成功研發出遙測水位計,實現地下水水位水溫全自動遠程無人值守長期穩定監測,突破3D-MEMS硅電容技術壁壘,填補國內空白,從而保護了國家地下水監測數據安全。
在追求高質量發展的當下,青年群體的創新作用得到了更多體現。位于濟南的世紀開元文化創意產業園內,平均年齡28歲的青年工作者們的創意在此碰撞迸發。作為行業標桿企業,世紀開元智印互聯網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用十余年時間完成了從街邊沖印店到行業領先的“工業互聯網”印刷企業的躍升,成為行業內響當當的領軍企業。
這一蛻變,正是青年力量驅動產業變革的一個鮮活樣本。在世紀開元,1000余名員工中絕大部分是90后、00后。這些青年人才用數據重構“智”造范式,通過互聯網、數字化、智能化等新技術和新模式,不斷提升企業的運營管理和產品服務能力,最終贏得市場高度認可。
打破國際壟斷、填補國內空白、成為行業領軍企業……一連串的成績,在濟南、濱州、東營三地民營企業的發展中并不鮮見,青年人才的創新成為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的 “源頭活水”。
推動戰新產業崛起
助力山東新型工業化建設
青春的創新,青春的創造是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力量。
融媒采風活動中,記者關注到,在山東推進新型工業化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關鍵時期,廣大青年不斷迸發出科技報國的熱情,聚力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現代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速崛起,不斷為山東高質量發展注入活力。
在力諾瑞特,青年團隊主導開發的“真好”系列空氣能產品,核心部件以12年質保實現“一次投入 長期受益”的消費價值。瞄準北方采暖痛點,“真好”系列空氣能產品兼顧制冷需求,年省電費最高可達70%。
隨著力諾瑞特一批批青年人才在科技創新、產品迭代、智能制造、市場開拓等方面持續深耕,企業推出了光伏發電+空氣源熱泵+太陽能光熱一體化解決方案,打造形成覆蓋工業、商業、民用全場景的綠色能源產品矩陣,為全球超過2000萬家庭、5.6萬個工商業項目提供了優質的清潔能源解決方案。
在高端裝備制造的賽道上,山東金雷新能源重裝有限公司的青年科技團隊,以硬核技術為國家新能源戰略貢獻力量。
隨著國家“30·60”雙碳目標的提出,風力發電、清潔能源等行業發展步入快車道,風電裝備產業朝著大型化發展,大型風電鑄件鑄造工藝面臨著縮孔、縮松等亟待解決的技術難題,嚴重制約了我國風電裝備產業的發展。
為突破行業技術瓶頸,青年人才代表張帥帶領科技人才團隊,挺膺擔當,全身心投入到研究開發和測試驗證工作中,成功攻克了高端風電核心部件相關的一系列技術難題,技術成果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
新材料領域,山東國瓷功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研發工程師王鍵帶領團隊,向柴油車尾氣處理的“卡脖子”技術發起沖鋒。面對長期被國外企業壟斷的碳化硅DPF(柴油車顆粒過濾器)技術,他們從原材料選擇、配方技術、成型技術、燒結技術、后處理技術和裝備等進行系統深入研究,將產品合格率提升至90%以上,實現高性能蜂窩陶瓷材料的國產化替代。
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拔節生長,亦是青春夢想扎根齊魯大地的生動注腳。不僅如此,在青年群體的創新熱潮之下,傳統產業同樣煥發新生機。
眾所周知,山東是制造大省,傳統產業占比較高。在新型工業化的推進中,如何借助“數改智轉”提升傳統企業核心競爭力,這也成為眾多青年人才探索的重點。
作為中國造紙產業領軍企業、山東省造紙產業鏈主企業,華泰集團積極響應國家數字化轉型升級號召,深耕產業數智化。青年工程師黃鵬積極探索“產業+智能化+數據+大模型+產業大腦”新型工業化發展模式,其自主研發的“5G造紙工業云平臺”,成為山東造紙行業首個重點特色型工業互聯網平臺。他帶領團隊打造的造紙“產業大腦”已在四十多家公司落地,年節約采購成本10%以上,物流成本降低11.4%。
不難看出,一幅幅工業場景中,山東制造業加快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邁進。由此,山東民營經濟的整體實力、創新能力、市場競爭力持續提升,這為山東持續“走在前”奠定堅實基礎。
與時代同頻
激蕩強省建設新活力
山東是民營經濟大省,民營經濟主體占全省市場主體的99%。2024年,山東民營經濟以“56789”的亮眼數據,彰顯出舉足輕重的地位:貢獻全省51.7%的GDP、63.5%的民間投資、75%的進出口總額、80%以上的就業以及98.9%的經營主體數量。
這些突破、蝶變與青年群體的積極向上息息相關。在發展面前,廣大青年與時代同頻,積極關注新技術、新產業、新模式,越來越多青年揮灑青春、激揚創意,為山東新興產業發展注入新動能。
青年與城市的發展是一場雙向奔赴。為更好推動青年群體創新創業,山東各地致力于當好青年融入城市的“青春合伙人”,出實招、見實效,為青年成長成才、建功立業創造有利的條件。
齊魯大地上,青年向上向新,正繪就出民營經濟發展快步向前的美好畫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