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貴州頻道
打開“奇點校園”微信小程序,在線點餐、選菜下單、手機支付,足不出戶等騎手送餐上門,這已成為安順職業技術學院師生的日常。這款便民平臺,是安順職業技術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園(以下簡稱“雙創孵化園”)培育的眾多成果中的典型代表。
“以前叫外賣,東西沒法送進學校,很不方便,所以我就研發了這個小程序。”貴州零下一度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奇點校園創始人李開紅回憶道。2018年,當時還是學生的他敏銳捕捉到校園外賣配送難題,帶著“奇點校園”初始版本參加安順職院第三屆“校企杯”雙創大賽并獲得了一等獎。次年,項目正式入駐學院的雙創孵化園,開啟了從創意到實體運營的蛻變之路。
李開紅查看“奇點校園”微信小程序。
談及創業歷程,李開紅感慨:“困難重重,但雙創孵化園一路支持,讓我少走了很多彎路。從辦公場地的免費提供,到對接技術專家解決系統漏洞,再到協調高校資源推廣平臺,園區給予的支持是全方位的。”如今,“奇點校園”已在貴州省內10所高校布局,累計帶動6000多名學生勤工儉學,年營業額突破1700萬元。
雙創孵化園是由安順職業技術學院與貴州云創眾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于2019年共建的生產性實訓基地,占地30畝,總投資6000萬元,集科研、人才培養、創業孵化等功能于一體。自開園以來,雙創孵化園累計入駐90家創業戶,提供近千個勤工助學崗位。先后獲評貴州省創新創業研究發展中心、安順市市級創業孵化“示范基地”、貴州省省級創業孵化示范基地等榮譽。
為獲獎學生頒獎。
從創意到實踐,從課堂到市場,雙創孵化園搭建起了一條完整的創新創業生態鏈。“在每年舉辦的‘校企杯’雙創大賽中獲獎的創意項目,可直接入駐園區,享受創業基金和一級孵化支持。”貴州云創眾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盛鋆介紹,園區不僅辦公、網絡等配套設施齊全,還為創業者提供免費場地,更推出代辦營業執照、稅費減免等政策,助力企業“輕裝上陣”。
為確保項目從“紙上談兵”到“落地生根”,雙創孵化園還組建了55人專業管理團隊,為創業者提供創業指導、網絡創業等相應專業知識和技能。同時,定期邀請省內外創業導師、專家教授開展培訓,涵蓋項目策劃、市場營銷、財務管理等多個方面,并全程跟蹤服務。
“創業不僅是創造商業價值,更是創造就業機會。”李盛鋆說,園區積極聯動安順市創業培訓教研室、院團委,為建檔立卡戶學生提供勤工助學崗位,餐費全免且每月有800-900元收入,5年來累計幫扶超1000名貧困生。這些學生不僅通過工作減輕了家庭負擔,還積累了寶貴的實踐經驗。
創新創業大賽培訓會。
去年,“電子商務產業學院”項目正式入駐雙創孵化園,通過與5家企業達成合作,為學生就業創業提供了更精準的實踐平臺與就業資源對接。
在電子商務產業學院的直播間里,電商物流專業學生席俊茹正嫻熟地進行直播帶貨。一個月前,她還只是一個停留在理論層面的在校生。隨著合作企業的正式入駐,在企業導師的指導下,席俊茹的專業能力得到了快速提升。
“電商行業人才需求旺盛,職院專業對口性強,加上園區政策支持力度大,這些都是我們選擇入駐的重要原因。”合作企業負責人劉陽說,入駐后,企業積極參與學校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將實訓課堂直接搬進企業運營現場,讓學生在真實商業場景中鍛煉成長。
電子商務產業學院的建立不僅實現了產教融合,更打通了從校園到職場的“最后一公里”。目前已有超過40名畢業生向合作企業預約實習,園區還專門為學生提供就業合同審核等保障服務。據李盛鋆介紹,下學期園區將啟動擴建計劃,新增10個專業化直播間,預計可吸納100至150名實習生。同時,園區還將整合外部資源,一方面為畢業生對接回鄉就業機會,另一方面圍繞“一縣一品”特色農產品開展直播推廣,將直播間延伸到田間地頭,用實際行動助力鄉村振興。
從孵化創業項目到拓寬就業渠道,雙創孵化園正以產教融合的生動實踐,將校園創新力轉化為服務地方發展的現實生產力。下一步,雙創孵化園將持續深化產學研合作,打造特色高校雙創模式,擦亮校企合作品牌,服務學子成長成才,朝著全省標桿、國家級創新創業孵化示范基地的目標穩步邁進。(文/陳思雯 圖/安順職業技術學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