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墨山看客
編輯|墨山看客
俄烏沖突打了這么長時間,無論是俄羅斯還是烏克蘭在戰爭物資上的消耗都已經是一個天文數字啊,哪怕有歐洲各國甚至美國在背后提供軍事物資都跟不上前線的消耗。
但是明明俄羅斯對烏克蘭發起進攻的次數要更多,但卻幾乎沒聽說過俄羅斯出現過彈藥缺乏的問題。那么就有人要問了,為什么俄羅斯的彈藥就像是打不完一樣,難道說是有人在背后支持俄羅斯?
取材網絡
西方已經發現了這個問題并提出了疑問,那么真的是有人在背后支持俄羅斯嗎?還是說俄羅斯的工業實力真的如此強大能夠保持多年以來的資源供應?
俄羅斯彈藥為啥打不完?
很多人最初的判斷是俄羅斯在戰爭初期靠的是冷戰時期留下的庫存,頂多堅持幾個月的時間說不定就會打空。
但現在都已經2025年了,俄烏沖突持續的三年時間里,按道理來說庫存早該消耗殆盡。但是在庫存消耗殆盡之后,俄羅斯的軍工體系卻在戰時被迅速激活。
取材網絡
根據烏克蘭國防情報的數據,直到2025年6月,俄軍仍擁有超過1950枚不同類型的戰略導彈,月產能更是維持在195枚以上。
生產的導彈中不僅包含“伊斯坎德爾-M”、Kh-101、“口徑”巡航導彈,甚至還有少量的“匕首”高超音速導彈。這種產能可不是簡單拼湊出來的,而是俄羅斯把整個國家的資源向軍工傾斜的結果。
更值得一提的是當今戰爭中最常用的無人機,俄軍通過伊朗提供的技術,自主建立起“Geran-2”無人機的本土化生產線。
取材網絡
目前俄軍的無人機日均產量已超過170架,年底目標是190架。這種無人機雖不復雜,但勝在便宜,單價不到2萬美元,用來消耗烏克蘭的防空系統再合適不過。相比之下,烏軍一發防空導彈動輒幾十萬美元,拿來擊落無人機的話可以說是相當不劃算。
俄羅斯甚至還為此搞了個“滑翔炸彈”方案,把普通航空炸彈加裝制導組件。這一想法不僅降低了成本,還能應對制導炸彈短缺的難題。這種低成本、高效能的戰法,更是讓俄羅斯有底氣打長期消耗戰。
朝鮮和伊朗的援助
西方制裁確實在圍堵俄羅斯,但并不是所有國家都買賬,尤其是朝鮮和伊朗,已經不止一次被曝出為俄羅斯提供軍事支援。
取材網絡
朝鮮這邊,烏克蘭方面明確指出,俄軍手里有至少60枚朝鮮KN-23彈道導彈。這種導彈固體燃料發射,且能變軌機動,對于烏軍前線來說也將帶來極大的戰略壓力。
而朝鮮得到的回報是俄羅斯的能源、糧食和航天技術,表面上來看,這是兩個被西方制裁的國家在抱團取暖,但實質上更像是一種互補合作。
伊朗更不用說,不僅是“沙希德”無人機的原始供應方,還把生產技術一并交給了俄羅斯?,F在俄羅斯在韃靼斯坦等地已經能自己組裝無人機,更是能夠進一步確保俄羅斯的后勤補給。這套技術轉讓,不僅讓俄羅斯節省了運輸成本,還規避了被西方國家制裁的風險。
取材網絡
除此之外,俄羅斯還通過中亞、阿聯酋、土耳其等地建立起了新的供應鏈。微電子元件、機床、光學設備等關鍵部件,通過第三方轉運進入俄羅斯。
俄羅斯的這一套操作,西方并不是沒發現,而是發現了卻難以進行針對。想切斷俄羅斯的這些戰略供給代價太高,執行難度也太大。
看似中立的國家也開始“變臉”
2025年6月,俄羅斯對外情報局突然點名塞爾維亞,說它通過東歐國家向烏克蘭秘密提供了超過10萬枚炮彈和100萬發輕武器彈藥。
取材網絡
這個消息一出,頓時引起了許多國家的關注,要知道塞爾維亞一直被認為是“俄羅斯傳統盟友”,結果這個“盟友”卻在自己背后搞起了軍火生意,交易對象甚至還是烏克蘭。
而且一直以來,俄羅斯都在以優惠價格給塞爾維亞供氣,還在科索沃問題上對其表示力挺,結果換來的是“兄弟背后捅刀”。
盡管后來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趕緊出來降溫,說會“暫停彈藥出口”,但這更像是一種姿態,而不是實質性的改變。
取材網絡
這事也暴露了一個問題,即使是親俄國家,在生存和利益面前也很難做到“絕對站隊”。塞爾維亞的軍工產業規模不小,對誰出口將直接關系到就業和財政收入。
戰爭讓軍火供需大漲,很多國家都已經開始打起擦邊球,雖然表面上保持中立,但暗地里卻在左右逢源。
這種“灰色交易”一旦被發現,不僅會讓俄羅斯感到背叛,同時也暴露了它對外部世界的控制力其實在減弱。俄羅斯雖然在戰場上占據上風,但外交層面也面臨越來越復雜的博弈。
取材網絡
西方的援助開始松動
就在俄羅斯的彈藥源源不斷的時候,西方陣營看起來卻有些“力不從心”。7月2日,美國國防部突然宣布暫停對烏克蘭的部分軍援,特別是防空導彈和高精度彈藥。
而且有些已經在路上的裝備也被緊急召回,這不是已經不僅僅是技術的問題,而是政策變化。白宮發言人甚至公開表示,美國要“優先照顧自己的戰略安全”。
歐洲這邊同樣有點“說一套做一套”。德國雖然嘴上說要提供90億歐元,但關鍵武器裝備并不包括在內。
取材網絡
法國總統馬克龍還和普京通了電話,公開強調“外交優先”,這已經是自2022年以來的第一次。這些行動都能夠說明,歐洲開始考慮給沖突降溫,而不是加碼。
并且西方給烏克蘭的援助里還摻了不少“水分”,比如美國400億美元的援助法案,真正落實到烏克蘭手里的不到20%,大部分都用來補充美軍庫存和發軍人工資。表面上是幫烏克蘭,實際上是“繞一圈還是拿回自己國家”。
這種“縮水援助”讓烏克蘭壓力倍增,不僅前線兵力吃緊,財政也出現了巨大缺口?,F在烏克蘭政府面臨的問題已經不只是“怎么打贏”,而是“還能不能撐下去”。
取材網絡
當烏克蘭正在面對巨大壓力的時候,普京卻在6月的圣彼得堡論壇上表態:“整個烏克蘭應屬于俄羅斯?!?/p>
這話聽上去像是“吹?!保珡膽饒鲞M展來看,并不全是空話。7月1日,俄軍宣布全面控制盧甘斯克州,并在頓涅茨克、哈爾科夫、扎波羅熱三地推進。
俄軍現在采取“導彈轟炸加步兵推進”的模式,一邊消耗烏軍資源,一邊逐漸蠶食地盤。而烏方不僅裝備短缺,人員也開始緊張。
取材網絡
據烏克蘭內部情報,俄軍坦克、裝甲車庫存仍維持在戰前的四成以上,遠遠超過烏軍的消耗速度。
并且烏克蘭的困境不僅是兵力問題,憲法禁止割讓國土,使得政府難以接受任何涉及“領土讓渡”的和平條件。但如果西方援助再減少,烏克蘭可能連堅持談判的資本都沒有。這么一來,最后等待著烏克蘭的說不定真的會是投降的結局。
參考資料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俄直投基金總裁:美國暫停提供部分彈藥引發對西方援烏能力的質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