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左瑞王海鳴始終抱定初心,高紅還是又美又颯,常衛巍仍舊胸懷坦蕩,李金虎依然直率質樸……賽事稱謂是首屆“讓女足回家”全國女足精英交流賽,活動名稱是“新鏗鏘玫瑰精神”2025青少年女足發展研討會。這是一群發自內心地珍惜中國足球、珍惜女足運動的身體力行者,來自校園青訓、職業足壇的自家人,在中國女足發祥地西安鐵一中持續五小時的暢所欲言。
68歲的王海鳴,一聽說“讓女足回家”,思緒萬千:“女足是咱們自己的事,我一定得來西安。”本次交流會前晚,看完東亞杯國足0比3完敗韓國的比賽,他第二天還是覺得不吐不快。交流會現場,前中國女足主帥的拳拳之心,頭天錄像的回放解析,引發了全場共鳴:“韓國怎么破我們密集防守的?就是遠射、邊路突破、定位球!這是教科書式的進攻,我們的后腰很努力地封堵,但前衛邊后衛有沒有全速補位?沒有!開場才10分鐘,這不是體能的問題,而是技戰術意識的欠缺。”第二個失球,邊路傳中,本方禁區四防一,對方進球,原因不是后衛不努力不盡責,而在于國足的防守體系過于松散;最后的定位球失分,也是不應該犯的錯誤……
“輸了就罵人,贏了就高興。那不是我們足球人和教練員做的事!”他希望東亞杯這場比賽,能引起全體足球人的認真反思。交流的氣氛起了,回家的感覺有了,熱點話題引發的熱議經久不息。王海鳴隨后說,人的一生得有失,“我一輩子就做一件事,把愛好做成了事業……積累了一肚子的經驗和教訓,想讓年輕的同行少走些彎路。”
退休后潛心校園的初心,是給愛踢球的孩子找一所好學校接受優質教育,給讀書上學的學生一個接受國家級、職業級教練培養的機會。這位遵化益眾中學足球項目的青訓總監,統領著16名職業級教練,就為了兩個想法和目標:為國家培養有文化、有素養、講文明的足球后備人才;通過踢足球改變孩子的人生。
針對國內女足基層的發展現狀,王海鳴給出的建議是:一、女足需要政府和企業支持,目前還不能全面走向市場;二 、強對抗、快節奏是高水平球隊的衡量標準,可以作為女足訓練的要求之一;三、亞洲女足的制勝規律在于“快”和“搶”……
他給年輕教練的忠告是,處理好教學關系很重要,這是“袁偉民指導教我們的,否則教練水平再高、球員條件再好也不行”;教練員的高度決定了孩子的高度和球員的未來;訓練要循序漸進,從慢到快、從簡單到復雜,從小場地到大場地;訓練的核心要義是用正確的方法不斷重復……“我希望足球和其他體育運動,能成為我們的家風、校風,甚至進入我們民族的基因,讓所有人都快樂健康,奮發圖強。”
不愧是高紅,一頭短發、一襲勁裝,還是三十年前最早成名的“鏗鏘玫瑰”風采。“我生在江蘇,工作在內蒙,在陜西女足踢了六年專業隊,日本打了兩年職業隊,才進入我夢想的中國女足,成為主力守門員。”她的聲音鏗鏘有力,“老女足的精神是什么?胸懷祖國、內心驅動、刻苦訓練。”
球員時代的高紅,就像田震名曲《風雨彩虹鏗鏘玫瑰》所唱的那樣:身上的痛讓我難以入睡,腳下的路還有更多的累——有多累?她曾經力量訓練負荷過重,把自己練得昏倒過去;還有一堂課200次撲救,最后是年輕的邵佳一和他的隊友,把練癱了的紅姐背回到宿舍。“不光我,水慶霞每次加練任意球也是上百個;趙麗宏慣用右腳,一天用左腳加踢兩百次;劉愛玲,世界級中場;孫雯,世界級前鋒……都是刻苦訓練出來的。”
交流發言時,高紅保持著她在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女足決賽的標志性動作,往后一捋短發,意氣風發。“我練得刻苦,不是別人讓我這么做,而是內心驅動力的結果。”小時候的高紅,練過武術、體操、乒乓球、籃球,直到自己17歲,因為籃球技術出色,被招入企業成為紡織工廠的一名女工。隨著女足在20世紀70年代末發祥于西安鐵一中,1983年起風行全國,她一接觸足球,一個月后成為頭號門將,再往后,她前往日本踢球兩年。東瀛歸來第一站——中國女足。“我從小好動,在綠茵場找到了自己的最熱愛,也幸運地擁有足球的土壤。所以我覺得熱愛和土壤特別重要。”
在日本期間,德國籍教練激發了她壯志雄心——28歲進國家隊。1995年達到巔峰期并延續了兩屆世界杯高光表現,一屆奧運會決賽的精彩表演。“沒錯,我就是愛足球,而且我就喜歡自己帥帥的樣子。”她說,1999世界杯玫瑰碗決賽過后,中國女足顛覆了美國人對中國女性的看法,讓他們見識了“鏗鏘玫瑰”的力量,讓在美華人揚眉吐氣。“我們的精英體育和國家隊,就應該以這樣的形象出現在世界舞臺!”她認為國內所有的比賽全部的意義,就是為了培養頂級球員而存在,而不是本末倒置的錦標主義。
高紅直言快語過后,首屆女足亞冠聯賽的冠軍教練常衛魏率先鼓掌,然后接過話題說:“高指導是我的學姐,也是我學習的對象之一。”這位前巴西健力寶的全能中場,從海外青訓受益者,到中超聯賽武漢球星,退役后在伊比利亞半島執教一兩年,加上擔任中國女足第一助理教練的經驗,成了武漢車谷江大俱樂部主帥。
為了武漢一中一個身體素質很棒、贏得400米跑金牌的女孩馮博軒,他去學校做老師、家長、隊員的工作。家長一打聽才知道,常指導為國家女足16年后重返世界杯前八用盡心力,小組賽后1比0力克荷蘭;四年過后,0比7負荷蘭。所以放心把女兒交給了武漢女足俱樂部的總經理兼主教練。
常衛魏說:“職業球員是很多青訓球員的目標,孩子一定要對老師、教練、對手、球隊工作人員抱有感恩的心,感恩能引導球員更好地發展。”他和高紅的想法一樣: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要有自我管理的意識,要有建立目標、完成目標的決心和能力,要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進入職業隊、專業隊后還要加強心理建設,敢于挑戰自己。“我對我的隊員也是這樣要求。”他說他從不查房,開會只開技術分析會,“制度化、人性化管理的好處是沒有人遲到。”
他是第二批去的巴西健力寶,以替補身份入隊,入隊即替補球員。他告訴自己,半年后成為主力,也實現了目標。成為教練后,他特別在意隊員位置技術、個人能力的放大化。“我打過后腰、右前衛,中后衛、邊后衛,我的隊員也能勝任多個位置。”作為國內聯賽、錦標賽、杯賽的三料冠軍。常衛魏仍然熱愛自己的工作,朝著下一個目標不斷奮進努力——不斷加強自身學習,不斷加大對天賦球員的培養。
女超四連冠、女足大滿貫的原因何在?“上下一心,其利斷金。細節決定成敗,一定要有預案和充分的準備。”他說,很多人說他對球員太好了,“我為什么要對她們好,因為是她們在打拼,是她們在拿冠軍。”
作為女足運動的晚輩、校園足球的先鋒,濟南歷城二中教練李金虎發言時備感榮幸。“高(紅)指導來過我們學校,給過很多幫助。我覺得鏗鏘玫瑰精神的激勵,對我們教練員和孩子們在奪得中學生世錦賽冠軍后的持續發展,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基層教練與西安鐵一中校長慶群的想法不謀而合,也認為校園足球的最高目標是向職業隊、國字號輸送人才。不過,目前來看“校園要做的和要思考的還很多”——學生出路、學訓矛盾的問題,讓基層教練把很大精力放在監督孩子的學習上,“踢球的孩子好動坐不住,我們就用足球英語單詞和中國古詩詞的誦讀,讓她們靜下來。”
現在的歷城二中雖然已經完成小學、初中、高中的梯隊組建,但招生還是太難,“我們接著就成立了歷城區校足辦,以便普及足球,擴大參與人群。”據悉,歷城區小學校園足球聯賽分為爭冠組、挑戰組,前者后四名降級,后者前四名升組,現在已發展到全區9所初中招收足球男生,6所初中對女足特長生開放。
有一定基礎后,校園足球發展中的困惑隨之而來:缺少專業教練、高質量的比賽、高水平的對手。“中學生還特別缺少時間,每周四練每次兩小時,錯過這個時間,連球都摸不著,孩子們可以支配的空閑時間太少了。”他希望基層把足球普及面鋪開,孩子們往上走的渠道也能拓寬。
本報首席記者陳永、二十五年如一日堅守一線的專家,在嘉賓發言、教練提問之后,就女足運動的政策動向、山東女足的鮮活實例、“訓練先行還是比賽先行”、“技術風格的男子化”等問題進行了專業剖析,也給出了自己的觀點:“足球必然深化改革,女足必有機會突破。”女足包括整個足球的產業化和就業依然是關鍵,只有產業化可以提供需求,從而加速校園足球的發展和供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