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準備動真格了?烏克蘭截獲情報顯示,金正恩準備全力以赴,再派3萬朝鮮軍隊入俄參戰。
據美國CNN等媒體援引烏克蘭情報機構消息稱,朝鮮計劃將援俄部隊規模增加兩倍,額外派遣2.5萬至3萬人的精銳部隊協助俄軍作戰,西方情報官員對此予以部分證實。
據說新增部隊不再局限于俄羅斯本土防御,而是直接進入烏克蘭頓涅茨克州和扎波羅熱州,配合俄軍對戰略要地波克羅夫斯克的夏季攻勢。
不過這次消息的真實性還沒有被確定,至少朝鮮和俄羅斯都沒認,烏克蘭情報機構的消息往往帶有一定的宣傳色彩,且歷史上曾多次出現夸大或不實信息。
例如在2024年10月,烏克蘭就稱朝鮮士兵傷亡達4000人,但實際上朝鮮內部文件顯示,傷亡僅數百人。
此外就算有韓國情報機構支持朝鮮增兵的說法,但具體數據存在差異,韓國稱朝鮮已派出1.2萬至1.5萬人,而烏克蘭則提到總兵力可能達4.7萬人,雙方數據上的詫異確實有點大。
不過俄羅斯和朝鮮之間有軍事上的合作已經不出奇了,2024年6月19日,普京訪朝期間簽署《俄朝全面戰略伙伴關系條約》,其中第四條明確:若一方遭受武裝攻擊,另一方需“立即采取一切手段提供軍事及其他援助”。
從這份協議來看,俄羅斯和朝鮮就已經不是偷偷著來了,而且光明正大的告訴大家,兩國之間的軍事援助都是有法律依據的。
該條約于同年12月4日正式生效,取代2000年《俄朝友好睦鄰合作條約》,為軍事協作提供法律依據。
在簽署這份協議之前,兩國其實也有軍事來往,但都是偷偷來的,畢竟俄羅斯當時被美國和歐盟那些盯得緊,朝鮮也不敢太明目張膽。
剛開始被兩國被爆料有軍事援助時,是在2023年 ,當時消息稱朝鮮通過貨船向俄輸送1.3萬個集裝箱武器,包括170毫米M1989“谷山”榴彈炮、240毫米多管火箭系統及數百萬發炮彈,并且還有朝鮮軍工專家協助俄軍改進KN-23戰術導彈精度,并提供無人機干擾技術。
第二次則是發生在2024年,說是朝鮮第11集團軍(“暴風軍團”)1.1萬名特種部隊士兵抵達俄羅斯,偽裝成“布里亞特營”投入庫爾斯克防御作戰。
而在協議生效后,朝鮮則不裝了,在2025年4月,直接派6000名朝鮮工兵進入俄控區,承擔排雷、道路修復等任務,直接支持俄軍后勤補給線。
直到最近烏克蘭情報顯示,朝鮮計劃再派2.5萬至3萬人精銳部隊,雖然并未被朝鮮承認,但也不是沒可能。
不過好奇的是,朝鮮為什么愿意幫俄羅斯到這種地步呢?它們簽署的《俄朝全面戰略伙伴關系條約》,對朝鮮又有什么好處?
《俄朝全面戰略伙伴關系條約》的簽署對朝鮮而言,其實是一種突圍,為什么這么說呢?
條約第四條明確的軍事互助條款,為朝鮮構建了區域性安全屏障。盡管條款需符合《聯合國憲章》及國內法,但俄羅斯副外長里亞布科夫強調其“遏制意義”,意味著朝鮮在面臨美韓軍事壓力時,可借助條約威懾潛在對手。
協議也讓朝鮮在國際外交上不再被孤立,好歹說俄羅斯也是五常之一,2025年5月美日韓提出的制裁朝鮮軍工企業提案,就是因為俄羅斯多次為朝鮮仗義執言,使得朝鮮在國際輿論場獲得喘息空間,削弱了西方對其“非法擁核”的道德指控。
條約簽署后,朝鮮在東北亞博弈中的地位顯著提升,韓國被迫在朝韓邊境增派2個機械化師(約3萬人),并加速部署“玄武-3C”巡航導彈4,朝鮮通過“以戰促談”,迫使美韓在半島無核化談判中做出讓步。
協議還讓朝鮮獲得了軍事技術上的深度合作,俄朝聯合開發“北極星”反艦導彈,采用俄羅斯超空泡技術與朝鮮固體燃料推進系統,射程可達300公里,遠超朝鮮現有“勞動”系列導彈的130公里射程,并且還轉讓了 “見證者”自殺式無人機全套生產技術,并協助建立年產500架的生產線,這種技術融合不僅增強朝鮮國防能力,還可能通過武器出口換取更多戰略資源。
除此之外,俄羅斯每月還向朝鮮提供3萬噸原油、5萬噸小麥及2萬噸柴油,直接緩解了朝鮮因國際制裁導致的能源短缺問題。
以2024年數據為例,朝鮮國內原油缺口約40%,俄能源輸入相當于其年需求的15%,顯著穩定了工業生產與民生保障。
俄朝還計劃開通莫斯科至平壤直航,并建設薩哈林至朝鮮的天然氣管道,預計2026年輸氣量達50億立方米,屆時能源出口將為朝鮮帶來年均約2億美元收入。
不過相信朝鮮也明白,俄羅斯不可能平白無故的給你打工,在俄烏沖突中,炮彈和兵種的支援,對俄羅斯來說,無疑是最好的回報。
雖然目前看起來雙方合作很密切,但過度依賴俄羅斯,可能會使朝鮮在東北亞外交中失去靈活性,而且俄羅斯并不是無條件支持朝鮮的,恩羅為了維持與韓國的貿易關系,在朝韓問題上依舊采取“等距離外交”,這與朝鮮“對抗優先”的策略存在潛在沖突。
而且盡管條約賦予雙方軍事互助義務,但俄羅斯始終強調“需遵守聯合國制裁”,朝鮮就曾希望購買俄羅斯蘇-35戰機,但因違反安理會決議就沒被俄方同意,這種“選擇性合作”直接限制了朝鮮獲取尖端武器的可能。
加上長期派兵參戰導致的人員傷亡(烏方稱朝鮮士兵傷亡率達36%)很可能會引發民眾不滿,所以未來,朝鮮能否在“聯俄抗美”與“自主發展”間找到平衡,將決定其能否真正實現國家戰略目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