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仗我們在國際上打出了名堂,多的是國家排著隊要買伊朗的先進武器裝備。”仗都打輸了不去總結教訓,反而還想著帶貨?伊朗人的自信我是真不懂。世界皆說婆羅多贏學恐怖如斯,如今看來,這波斯贏學也是不遑多讓啊。
“在過去多年以來,伊朗在軍事和國防領域一直飽受西方制裁,但通過堅持不懈地自主研發,現在伊朗已經在導彈、無人機等國防裝備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達到了很高的水平。這些成就離不開伊朗科研人員夜以繼日的艱苦奮斗,更離不開全體伊朗人民團結形成的堅實后盾。如今,很多國家正著排隊在門外面候著,希望購買伊朗的這些先進裝備。但是,為我們的長遠戰略和國家利益計,伊朗會謹慎選擇我們的出口對象。”
我在這里給大家復述的這段話,出自一位名叫巴霍納爾(Mohammad-Reza Bahonar)的伊朗政客之口。近日,巴霍納爾接受了伊朗官媒伊通社的專訪,就剛剛過去的以伊12日戰爭和戰后的伊朗國內外形勢變化等問題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巴霍納爾指出,近期,在西方和美國的間接支持下,以色列對伊朗發動的軍事挑釁行動已經暫告一段落了。在這場艱苦卓絕的斗爭中,伊朗展現了兩大核心優勢:一是伊朗的軍事體系對以色列的首輪打擊反應迅速,并且展現出了高效的反擊能力;二是伊朗全國各階層、各群體空前團結,徹底打破了對手意圖將伊朗“從內部分裂”的陰謀。
針對部分輿論對于伊朗年輕一代“可能會受外部輿論影響”的擔憂,巴霍納爾以革命衛隊前指揮官蘇萊曼尼的例子打了個比方:
“我們敵人曾經以為,伊朗的年輕人個個都像火藥桶,一點就會炸向體制。事實證明,敵人的分析是正確,伊朗的年輕人確實是火藥桶,只不過爆炸的方向他們猜錯了。在這次沖突中,我們的年輕人用行動證明了,他們的‘爆炸’是對準敵人的。”
走上街頭慶祝“勝利”的伊朗民眾
“想當初,許多剛剛年滿18,甚至只有14、15歲的年輕人主動找到蘇萊曼尼,請求他允許他們直接上前線保衛祖國。這些年輕人平時可能會被我們擔心‘不夠堅定’,但在關鍵時刻,他們的血性和犧牲精神,反而讓我們這些倚老賣老的所謂過來人自愧不如。”
蘇萊曼尼在伊朗的年輕人中間的確享有很高的聲望
關于未來國際局勢,巴霍納爾認為,當前的以伊停火可能只是敵人“重整旗鼓”的前奏:
“我們必須為各種可能性做好準備。但在談判桌上,我相信我們才是經驗豐富的一方。經過伊核協議等過往談判的歷練,現在的我們已經更加成熟了。我們不懼怕談判,但絕不會接受‘零和游戲’。如果我們的對手以為他們能在談判桌上予取予求,那他們最終必將自食其果。”
談及本輪以伊沖突給伊朗帶來的“好處”,巴霍納爾認為,這一仗給伊朗帶來的最大“好處”,就是幫助伊朗制造的武器裝備在國際上打出了名堂。“全世界都見識到了伊朗武器的厲害,尤其是我們的導彈、無人機和防空系統。現在多的是國家排著隊要買我們的裝備。”
如果說這話的巴霍納爾要只是個普普通通的伊朗路人,也就算了,可問題他還真不是。巴霍納爾曾在伊朗議會擔任過28年的議員,現在是伊朗議會的第一副議長,同時還是伊朗伊斯蘭工程師協會的秘書長。
這個協會顧名思義,主要成員都是一些伊朗赫赫有名的理工科知識分子,其中不乏伊朗前外長莫塔基(Manouchehr Mottaki)、伊朗前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Mahmoud Ahmadinejad)這樣的頭臉人物。內賈德在伊朗曾經是婦孺皆知的超級學霸,在當年的伊朗高考中一路過關斬將,從全國40萬考生里脫穎而出,一路殺掉了全國第132名。
能在云集了這么多理工科學霸的工程師協會里擔任一把手,可想而知巴霍納爾的科學水平就算再差也不至于差到哪兒去。
可就是這樣一號人物,他卻在以伊沖突暫告一段落之后,說出了“多的是國家排著隊要買伊朗武器”這種話來。這讓我在恍惚之間不由得產生了一種錯愕感,我感覺自己好像不是在看一個伊朗工程師協會秘書長的專訪,而是在看某個印度教下屬機構的神棍在睜著眼睛胡說八道。
不光我這么想,很多國內網友也是這么想得。這條新聞后來被一些中國網友搬回了國內的社媒平臺上,評論區里的吐槽聲浪可以說是此起彼伏、一浪蓋過一浪:
“不愧是雅利安一家人。”
“一筆寫不出兩個雅利安。”
“伊朗贏學和印度贏學有得一拼。”
“這個世界是發癲了嗎?現在打仗都是用嘴定勝負的嗎?越輸越有臉?”
“說最硬的話,挨最狠的打。”
“誰排著隊買伊朗的什么裝備?法國佬過來批發白旗是嗎?”
“現在我相信波斯文明是印度文明之父了。真的是無語了。”
無語歸無語,但其實巴霍納爾這么干的動機我并非不能理解。恰恰是因為伊朗在這一仗中輸得太慘了,在全世界面前都丟了大人,所以在這種時候團結內部才顯得尤為必要。巴霍納爾接受伊通社專訪的那個信源,我要是不去伊朗的新聞網站上特意用波斯語找都找不到。這擺明了這就是特供給伊朗人看的,像我這種吃瓜群眾根本就不在人家的考慮范圍之內。
其實不光巴霍納爾,現在整個伊朗從上到下都在大搞特搞波斯贏學。我今天(6月26日)還看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在社媒平臺發消息了,說祝賀伊朗“戰勝”以色列政權和美國政權。還說,美國之所與直接卷入戰爭,是因為美方認為如果他們不參戰,以色列就會被擊敗。然而美國并沒有從這場戰爭中獲得任何好處。
伊朗的武器裝備到底受不受歡迎,這一點伊朗人自己說了恐怕是不算的
關于伊朗人現在的精神狀態,微博大V@王江雨有一段話,我覺得說得挺到位:
“文化性格與國家發展有神秘關系的。中國式的臥薪嘗膽發奮圖強知恥而后勇,把百年國恥寫進中學歷史課本,昏睡百年東亞病夫自己大街小巷傳唱來自我驚醒,就連滿清甲午戰敗后也開始變法圖強,人頭滾滾。外部世界看不慣,說這是受害者心態。但這些并不是普世價值。大部分的世界,還是主打一個贏學,你看印度伊朗的甲午后,就是舉國慶祝,天下歡騰。”
婆羅多贏學也好,波斯贏學也罷,或許所謂贏學的存在,本就沒有絕對的對錯之分。它更像是一種文化基因里的生存策略。當國家在外部壓力下遍體鱗傷時,用“勝利敘事”縫合裂痕、凝聚人心,可能還真就是最直接、也最無奈的選擇。
但問題在于,贏學也許能成為短期的精神繃帶,卻不能成為長期的遮羞布。這種自我麻醉式的宣傳,終究會在現實的碰撞中露出馬腳。
反而是我們常說的知恥后勇,因為敢于直面傷口、解剖問題,所以反而能將痛感轉化為進步的動力。這種文化性格或許不夠“痛快”,卻能讓一個民族在跌跌撞撞中,真正走出一條向上的路。
強大要靠自己,自己跌倒還是得自己爬起來
雖然我們的問題也不少,但我仍然堅信,我們走在一條正確的路上。哪怕這條路走得不是那么“爽”。
至于婆羅多贏學和波斯贏學的未來如何,那就交給雅利安人和時間去操心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