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人在上海老小區的菜場里偶遇了一位潘虹。
如今71歲的她,已經滿頭白發,動作緩慢。她原先的事業有多出色?曾經拿過四次金雞獎!
每天清晨六點,她準時起床,先給陽臺上的十幾盆蘭花松土澆水,然后坐下來寫兩小時毛筆字,手抄佛經。
這樣的生活,她已經過了二十年。
鄰居們說,她家里總是很安靜。收音機里播著昆曲,聲音開得很小。手機微信好友寥寥無幾,基本不用網絡,也不參加任何聚會應酬。
九十歲的老母親,全靠她一人照料。從醫院掛號到繳費取藥,每一個流程她都親力親為。
有時深夜守在病床前,回到家面對的卻是空蕩蕩的房間,連個遞水的人都沒有。
"清凈最養人。"面對別人的不解,她是這樣認為的。
步入晚年的她,經常在影視劇中扮演母親、婆婆的角色,但現實生活中,她一生都沒有要過孩子。
一切要從她人生中最重要的那個男人說起。
八年婚姻換來的覺悟
1978年,24歲的潘虹嫁給了比她大8歲的美工師米家山。新婚之夜,她毫不掩飾地告訴丈夫:"我就想要出名,我想紅。"
丈夫寬厚地笑了:"好,我支持你。"
婚后的潘虹確實如愿以償。1979年憑借《苦惱人的笑》一舉成名,1982年的《人到中年》火遍全國,此后更是馬不停蹄地拍攝《杜十娘》等影片。
短短十年間,她拿下了四屆金雞獎和十幾個其他獎項。
但代價是什么呢?
八年婚姻里,她在家的時間不超過400天。即便如此,丈夫依然默默支持著她的事業,甚至為了追隨她的腳步,專門去北京電影學院進修導演專業。
他唯一的愿望,就是永遠和她在一起,生個孩子,等退休后過幸福的生活。
可是1986年,當米家山的父親病重,臨終前最大的遺愿就是抱孫子時,39歲的他再也等不下去了。
"你是想當一個女人,還是只想事業成功?"
"我選擇后者。"潘虹毫不猶豫地回答。
那一刻,丈夫徹底死心了。和潘虹商量好后,兩人去辦理了離婚手續。
多年后她才恍然大悟:"我以為只要結婚了,家就在那里,可實際上并不是這樣。"
一生未再嫁,錯過的不只是愛情
離婚后的潘虹,追求者絡繹不絕。畫家韓美林、香港編劇葉偉忠、上海商人……
每一段感情都曾讓她心動,卻都在關鍵時刻選擇了逃避。
最接近結婚的一次,是與一位上海商人的戀情。2010年,對方帶她見自己10歲的兒子,小男孩很熱情地招呼她,她心想如果結婚后有個這么貼心的繼子也不錯。
可當對方真的求婚時,她徹夜未眠,滿腦子只有一個問題:"我真的可以當好繼母這個角色嗎?"
最終答案是否定的。分手后,她剪去了一直留著的長發。此后她再也沒有留過長發,除非拍戲需要會戴假發。
面對母親的催婚,她也曾動搖過,想過隨便找個人湊合。但最終還是堅持了自己的選擇。
2016年母親生病住院時,她一個人奔波在醫院里,面對復雜的掛號繳費程序手忙腳亂。深夜守在病床前,回家后面對空無一人的房間,她第一次感到無助。
偶爾,她也會想到:"若我有自己的孩子,也會是一位好媽媽。"但時光沒有回頭路。
童年苦難,鑄就堅強內心
其實,潘虹的人生從一開始就充滿了波折。
1954年出生的她,身世頗具爭議。有傳言說她是中俄混血,父親是蘇聯專家,但她本人從未承認過。
10歲那年,繼父離世,年幼的她獨自抱著骨灰坐了三天三夜的火車,從上海到哈爾濱為繼父送終。
家庭的變故讓母親不得不將最小的妹妹送人,她看著叔叔把妹妹抱走的那一刻,緊緊握著拳頭,暗下決心要好好努力,讓家人都過上好日子。
這些苦難經歷,在她內心深處種下了對成功的強烈渴望。這也許就是她后來拼命追求事業,卻忽略了感情的根源所在。
中學畢業后,她被分配到農場勞動,每天扛著20斤重的麻袋,瘦弱的身體承受著巨大負荷,脊椎因此留下了永久性傷害。
1973年,她考上上海戲劇學院,終于有了改變命運的機會。大學期間就開始客串電影,畢業后進入上影廠,成為了一名專業演員。
這一路走來,她比任何人都明白成功的不易,所以當機會來臨時,她死死抓住不肯放手。
如今回首往事,潘虹并不后悔自己的選擇。"我給自己最大的目標,是盡可能地按自己的意愿安排生活,不妥協,不錯位。"
沒有人圍著她轉,她也活得省心。
這樣的人生選擇,旁人或許難以理解,但對她來說,能按自己的心意生活已經足夠。
功名利祿終是過眼云煙,內心的平靜才是最珍貴的財富。
本文作者 | 小橘
責任編輯 | 淡淡翠
策劃 | 淡淡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