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省委宣傳部、教育廳指導,新華文軒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等單位主辦的“鄉村伴讀·微光計劃”大學生鄉村閱讀志愿服務項目啟動,20余名大學生志愿者在四川華新現代職業學院團委組織下走進花源街道牧馬山社區農家書屋,開展紅色閱讀系列活動。
本次活動為期5天,依托“大孩子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構建“閱讀教學+特色活動+實地調研”的三位一體服務模式,創新引入軍事化管理,為在地兒童打造了特色鮮明的“書香迷彩營”項目,涵蓋思政育人、閱讀賦能、文化深耕、民俗體驗、實地調研等5大模塊任務,開展20堂課和10個實踐活動,共有1000余人次參與,讓書香成為連接象牙塔與農家書屋的精神橋梁。
思政育人+閱讀賦能
在文字里根植家國情懷
活動以農家書屋為載體,設計跨學科閱讀課程。孩子們與志愿者共讀《誰是最可愛的人》《小英雄雨來》等紅色經典書本,通過志愿軍英雄事跡與抗日小英雄故事,理解“黨團引領下的奮斗史”。
現場志愿者還結合《青山不老》《珍珠鳥》等篇目,將生態保護、綠色發展理念融入自然閱讀,讓課本知識與鄉村實景共振。
文化深耕+民俗浸潤
讓非遺成為活態傳承
在“非遺剪紙工作坊”,孩子們首先開展了剪紙活動。他們拿起剪刀與彩紙,在雙手的精心雕琢下,一幅幅精美的紅旗、鄉村風景陸續完成。通過剪紙活動,孩子們感受到了傳統文化魅力,銘記黨的光輝歷程。
接下來,志愿者們教唱融入愛黨愛鄉內容的方言童謠,在《剪紙里的中國》《童謠里的鄉愁》等閱讀中,孩子認識到了“鄉村民俗是國家文化的瑰寶”。
紅色書巢+思政教育
讓革命記憶浸潤心靈
來到“紅色記憶”手抄報活動中,孩子們積極參與,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用文字、繪畫,創作出一幅幅富有感染力的作品。這些作品不僅展示了他們的藝術才華,更體現了他們對革命歷史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寫家書”環節,孩子們專心致志地提筆書寫并精心點綴著一封封家書。這些活動如春風化雨,讓紅色基因、傳統文化與紀律意識在孩子們心中生根發芽。
在“行走的思政課”“小小村務官”田野研學等特色活動中,書屋被打造成“鄉村思政教育微陣地”,讓紅色文化可觸可感。
當志愿者帶著鄉村兒童穿梭在田埂與農家書屋之間,當紅色故事、非遺技藝與生態理念在鄉村課堂綻放,他們用最鮮活的方式詮釋鄉村振興,不僅是土地的豐收,更是文化的豐盈;教育賦能,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精神的接力。
微光成炬,書香筑夢—— 這是屬于新時代青年的鄉土敘事,是屬于新津農家書屋發揮社交平臺功能的生動故事,更是屬于中國鄉村的文化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