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首個全國性"醫保+商保"清分結算中心落地北京市西城區,醫保與商保的同步結算成為可能。據了解,該中心是國家醫保局以醫保數據賦能商保發展的試點項目。隨著國家醫保數據與商業健康保險間的壁壘打通,購買相應商保的患者在醫療機構端能夠實現雙險同步結算。
醫保與商保的深度合作,首先瞄準了民眾反映強烈的結算難問題。在過去,購買商業醫療保險的患者通常需先墊付醫療費用,再憑發票、病歷等材料向保險公司申請理賠,流程繁瑣且耗時較長。大病患者高額墊付常導致家庭資金緊張,后續如發生理賠材料不全、標準模糊等問題,會給患者帶來更大的麻煩。"醫保+商保"結算中心成立之后,快賠模式通過數據互通簡化流程,直賠模式則將理賠環節前移至結算窗口,讓患者"零跑腿""零墊付"。
應該說,醫保與商保缺乏協同帶來的煩惱,遠不止結算難。兩者在產品設計、保障范圍、信息共享等方面缺乏合作,容易讓民眾陷入"重復投保"或"保障缺口"等困境。部分商保產品條款與醫保政策銜接不暢,導致患者報銷時遭遇"醫保不保、商保也不保"等麻煩。一些惠民保產品雖然聲稱"補充醫保",卻因缺乏精準數據支撐,難以針對高頻醫療需求設計保障方案。部分保險公司為降低成本,在理賠時設置復雜門檻,讓患者難以獲得理賠。因此,兩者合作僅解決結算問題還不行,還需化解民眾的更多煩心事。
從理論上看,"醫保+商保"合作有能力化解這些問題。比如,醫保部門可向商保機構開放脫敏后的醫療數據,幫助其精準定位民眾需求,設計出與醫保互補性更強的保險產品。再如,雙方可共同建立保障清單,明確醫保與商保的覆蓋邊界,減少民眾因信息不對稱導致的選擇困惑。這種深度協同可望提升保險資源的配置效率,讓民眾清晰感知到"雙險疊加"的實際效果。
即便在打擊騙保等監管領域,醫保與商保的合作也至關重要。當前,醫保騙保手段日趨隱蔽,部分案件涉及商保資金,靠單方力量難以根治。若能建立數據共享機制,醫保部門可利用商保的精算能力識別異常理賠,商保機構則可借助醫保的監管經驗堵住漏洞。比如,通過比對醫療費用與病史記錄,可快速鎖定"掛床住院""過度醫療"等行為;通過追蹤藥品流向,可精準打擊"騙取醫保藥品轉賣"的黑色產業鏈。兩者若能實現聯防聯控,既能守護醫保基金的"錢袋子",也能維護商保市場的公平秩序,最終給予參保人更好的保障。
"醫保+商保"深度合作,為破解"看病貴、報銷難"提供了新路徑。但合作不是簡單疊加,而是實現資源整合與服務升級。要想讓這一創新釋放出更大的惠民潛力,還需在結算便利之外,進一步打通產品設計、監管協同、服務優化等方面的堵點,讓民眾順暢享受兩者疊加的福利與保障。
編輯/周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