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59屆會議通過“發展對享有所有人權的貢獻”決議,這項決議由中國主提,42國參加共提,推動聯合國人權事業往前又邁了一步。歐盟、俄羅斯、巴西等多國紛紛向中國表達祝賀,國際社會對中國擔當集體點贊。就在不久前,外媒報道稱,外國商船在過航霍爾木茲海峽時會懸掛中國國旗,這被很多人解讀為“地緣沖突下,對中國和平使者角色的信任”。正如國防部發言人8日所說:“公道自在人心。”中國做對了什么,我們可以自信地交給世界評說。
為什么“中國國旗”在中東亂局中被視為一張“安全通行證”?因為中國給中東民眾留下的是為和平發聲奔走的正義形象,這在推動沙伊和解、巴勒斯坦內部和解等事件中均得到驗證。從更宏觀的層面看,中國長期是國際社會中的穩定、積極、進步力量。拿中國在人權理事會的表現來說,主提“消除不平等背景下促進和保護經社文權利”等決議,發起“人工智能促進無障礙建設”等發言,為全球人權治理發揮著建設性作用,不斷刷高人們對中國的“印象分”。
這種成就的取得不是偶然的,因為信任的積累來自帶著溫度的實踐。將老百姓對更美好生活的追求作為發展的根本動力,用不斷解決問題的方式來實現發展,這一根本性思路決定了,中國將注定是一個堅持原則、和平友善的大國。如今,中國是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伙伴,共建“一帶一路”已然成為造福各國、惠及世界的“幸福路”……人們很清楚,和中國合作,不搞意識形態劃線,不附帶政治條件,很快能達成實際進展。最近,一項由AtlasIntel和彭博社發布的民調顯示,拉美前六大經濟體民眾對華好感度進一步上升,這正是因為對華貿易使拉方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受益感。因此,中國的“好口碑”只會越來越響亮、也越來越扎實。
“看好中國”“相信中國”的更深層含義,是國際社會認識到中國顛覆了“強權即公理”的西方敘事,實現了和平崛起。今天的中國越來越將自己的發展事業,與推動全人類共同福祉融為一體。世界從中感受到的,是在平等、尊重中共享發展的溫度。在7月9日“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首場新聞發布會上,“每年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保持在30%左右”“減少了11億噸二氧化碳排放量”“連續15年穩坐全球制造業‘頭把交椅’”等一系列經濟社會發展成就有力證明了這一點。
“只要是對全人類有益的事情,中國就應該義不容辭地做,并且做好。”這是中國的自我定位,也是對國際社會的莊嚴承諾。今年是聯合國成立80周年,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也已經走過了近54載春秋。如果說54年前是一場世界正義力量的勝利,那54年來,中國從未辜負這份期待,肩負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責任擔當,和世界上愛好和平的正義力量共同努力,推動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這也是中國方案能在聯合國獲得經久不息掌聲的原因。面對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明顯上升的時代逆流,中國也始終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站在歷史正確一邊、站在人類文明進步一邊、站在絕大多數國家的共同利益一邊,擔綱世界可以信賴的“穩定錨”。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安格斯·迪頓此前曾表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個偉大計劃,我非常希望能夠實現。中國為實現這個目標所做的努力令人欽佩。”這種聲音在今天有著廣泛的代表性。它不僅是對中國的贊賞,也折射出當今世界希望和平與發展的愿望。無論是霍爾木茲海峽上商船懸掛的五星紅旗,還是亞丁灣護航編隊的犁浪前行、維和部隊的堅定身影、多邊場合中的堅定發聲……中國負責任、敢擔當、可信賴的大國形象越來越受歡迎。世界有理由相信,中國能夠繼續擔當好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
本文系環球時報社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