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人生七十古來稀”,可如今啊,七十歲正是好好過日子的年紀。只是這歲數的兩個人,咋相處才算對味兒?
我看不是天天膩在一起,而是哪怕各干各的活兒,心里也裝著對方;就算話不多,那股子惦記也得熱乎著。
你見過樓里張大爺和李大媽嗎?早上七點,張大爺準在陽臺給花澆水,嘴里念叨著“你的媽昨天說月季該剪枝了”,其實李大媽就在廚房煎雞蛋;等李大媽端著粥出來,自然就把剝好的雞蛋遞過去,“多吃點,上午還要去公園遛彎呢”。倆人沒說啥情話,可那股子勁兒,比年輕人的甜言蜜語實在多了。
可有的老兩口不是這樣——王大爺在屋里看電視,劉大媽在陽臺縫補衣裳,倆鐘頭沒說一句話。
劉大媽問“中午吃面條行不”,王大爺眼睛盯著屏幕“嗯”了一聲;等劉大媽把面端上桌,發現他根本沒聽見,還在看球賽呢。這日子過的,就像倆租客住一屋,冷冷清清的。
人到七十,疏離不是因為吵架,多半是“怕麻煩”鬧的。她腿疼想讓他扶一把,話到嘴邊又咽回去,怕他說“我這腰也不舒服”;他想讓她陪自己說說話,又怕她嫌“大白天的嘮啥嗑”。一來二去,話越來越少,心也越隔越遠。年輕時一起扛過窮日子,啥苦沒吃過?到老了倒客氣起來,你說這圖啥?
其實這把年紀,惦記哪用得著驚天動地?不過是他記得她牙口不好,買桃兒專挑軟乎的;她知道他血壓高,炒菜時鹽罐兒碰都不碰。是天剛亮,他就把她的老花鏡擺在床頭柜上,知道她醒了要讀報紙;是傍晚降溫,她默默把他的厚外套搭在沙發扶手上,知道他看電視容易忘添衣。這些小事,比啥都暖心。
老來相處,最忌諱“裝糊涂”。她蹲下去撿東西費勁,他看見了卻轉身倒茶,假裝沒瞧見;他念叨好幾遍“想去看看老戰友”,她總說“路太遠”,其實是懶得動彈。
更怕“不上心”,她生日那天盼著一句“生日快樂”,他愣是啥也沒說;他總提“年輕時愛喝的酸梅湯”,她從沒想過“咱也熬點試試”。
要我說,不疏離、常惦念,就得在這些地方下功夫。他坐在藤椅上打盹,她拿條毯子輕輕搭在他腿上,不用說話,這就叫不疏離;她去買菜,回來時手里準多拎一兜他愛吃的軟面包,這就叫常惦念。
他看電視時,她坐在旁邊擇菜,哪怕各干各的,也比一人一屋強;她跟老姐妹打電話,他在旁邊插一句“讓她們有空來家里吃飯”,這就叫心里有對方。
人老了,眼睛可能花了,耳朵可能背了,但誰真心對自己好,心里門兒清。她咳嗽時,他悄悄倒杯溫水放在手邊;他睡不著時,她陪他在陽臺坐會兒,哪怕不說啥;她出門時,他總不忘喊一句“過馬路慢點”。這些事兒看著小,可比年輕時送金送銀實在多了。
所以啊,別嫌她嘮叨“菜價又漲了”,她不過是想跟你多說幾句話;別煩他總翻老相冊,他不過是想跟你聊聊當年的事兒。到了這歲數,能有個人拌嘴,能有個人惦記,就是天大的福氣。
我就盼著咱們到了七十歲,能這樣過日子:他耳朵背,她說話時湊近點,笑著說“我再跟你說一遍”;她記性差,他把藥盒擺得整整齊齊,上面寫好“早中晚”。他出門遛彎,回來時手里準有她愛吃的糖葫蘆;她做飯時,總多蒸一個他愛吃的豆沙包。
都說“少年夫妻老來伴”,這“伴”字,就是要伴著伴著不撒手。你惦記著我的冷暖,我牽掛著你的吃喝,不疏離,常惦念,日子才能過得有滋有味,一直走到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