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午后,陽光像熔化的鐵水般傾瀉而下,柏油路面蒸騰著肉眼可見的熱浪,空氣仿佛被擰成了滾燙的棉絮。就在這樣的高溫天里,醫院急診室的大門被匆匆推開 —— 一位在戶外工作的工人面色潮紅地倒下,體溫表的數字沖破 40℃,意識已陷入模糊。這并非偶然的中暑,而是潛藏在高溫背后的致命殺手 —— 熱射病發出的死亡預警。
當氣溫突破 35℃,人體的體溫調節系統就開始面臨嚴峻考驗。我們的身體如同精密的恒溫儀器,正常情況下通過出汗、血管擴張等方式將核心體溫穩定在 36-37℃。但在持續高溫高濕的環境中,汗液蒸發受阻,熱量無法及時散發,就像給身體罩上了一層密不透風的蒸籠。當核心體溫飆升至 40℃以上時,熱射病便會如猛獸般襲來,此時全身器官正經歷著 “烘烤” 般的摧殘。
這種疾病的可怕之處,在于它會對中樞神經系統發起猛烈攻擊。發病初期,患者可能只是感到頭痛欲裂,像有無數根針在太陽穴里攪動,接著出現惡心嘔吐,仿佛五臟六腑都在翻江倒海。皮膚會變得滾燙發紅,觸摸時如同觸碰到暴曬后的金屬,呼吸也會變得急促淺快,像破舊的風箱般費力。若此時未能及時降溫,病情會迅速惡化:患者可能突然陷入譫妄,胡言亂語、躁動不安;或是進入嗜睡狀態,對外界刺激毫無反應;更嚴重者會出現癲癇發作,四肢抽搐、口吐白沫,最終陷入深度昏迷。這些癥狀背后,是大腦細胞在高溫中逐漸壞死,是各個臟器在熱浪中瀕臨衰竭。
更令人揪心的是,熱射病的死亡率高達 50% 以上,遠超許多急性病癥。它就像一個隱形的劊子手,在高溫天氣里潛伏在工地、球場、封閉車廂等場所,尤其偏愛那些長時間暴露在烈日下的勞動者、劇烈運動的年輕人,以及體弱多病的老人和兒童。曾經有案例顯示,一位建筑工人在高溫下連續作業 4 小時后突然倒地,送醫時體溫已達 42℃,雖經全力搶救,仍因多器官衰竭不幸離世。這樣的悲劇時刻提醒著我們,熱射病絕非普通中暑,而是能在短時間內奪走生命的致命威脅。
面對這個夏季 “隱形殺手”,預防遠比治療更為重要。在高溫時段(通常是上午 10 點至下午 4 點),應盡量減少外出,若必須外出,需做好全面防護:穿著寬松透氣的淺色衣物,戴上寬檐帽子遮擋陽光,隨身攜帶含鹽清涼飲品及時補水。從事戶外工作的人群,一定要嚴格遵守 “做三休一” 的作業制度,每工作 30 分鐘就到陰涼處休息 10 分鐘,避免長時間暴曬。老人和兒童等易感人群,要保證室內通風降溫,空調溫度建議設置在 26℃左右,同時保持清淡飲食,多吃西瓜、綠豆湯等清熱解暑的食物。
當身邊有人出現高熱、無汗、意識模糊等癥狀時,要立即采取急救措施:迅速將患者轉移至陰涼通風處,用涼水擦拭全身降溫,或用冰袋敷在頸部、腋窩、腹股溝等大動脈處,同時撥打 120 急救電話。記住,在等待救援的黃金半小時里,每降低 1℃體溫,都能為生命爭取更多希望。
高溫依舊持續,但只要我們掌握熱射病的預防知識,保持警惕之心,就能有效規避風險。讓我們攜手筑牢夏季健康防線,不讓高溫成為生命不能承受之 “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