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以色列長期依賴“鐵穹”防御系統,來應對來自周邊的火箭彈攻擊,一度被認為是中東最牢固的空中屏障。
但如今情況變了,這次襲擊不是從熟悉的黎巴嫩或敘利亞方向來,而是從遠在阿拉伯半島南端的也門發起,胡塞武裝直接用一枚高超音速導彈打到了以色列心臟地帶,特拉維夫近郊。
七月初胡塞那邊很高調地宣布,一枚 “巴勒斯坦-2” 型導彈被他們發射出去,精準打擊了以方的機場,這導彈速度快到每小時5000公里,終端飛行階段還能突然變軌,攔截難度極大。
以色列官方承認偵測到導彈、也拉響了警報,但對于是否成功攔截卻始終語焉不詳,僅說“情況還在評估”,這種模糊的表態反而讓外界更加懷疑,是不是“鐵穹”系統出了問題。
這次打擊不是孤立事件,從加沙沖突再度爆發以來,胡塞武裝幾乎成了“反以聯盟”的急先鋒。
他們不光接二連三發射導彈和無人機,這次還頭一回用上了高超音速導彈這種大家伙,直接把戰場從 “比誰火箭多” 變成了 “比誰技術強”,可以色列明顯還沒完全準備好對付這種新威脅。
以色列隨即展開強力報復,深夜出動二十多架戰機,對胡塞控制下的也門多個關鍵基礎設施展開轟炸,燃料庫、港口、發電站都被列為重點目標。
目標特直接,不是要把那些武器打爛,而是要斷了他們的能源供應,讓胡塞想打都沒力氣打,可胡塞壓根沒往后退。
他們反倒快得很,馬上宣布要展開新一輪報復,還列出了足足 11 次襲擊的記錄,其中三次又用了高超音速導彈,打中的地方包括以色列的機場、電廠和港口。
他們還說,自己成功沖破了對方的防御、打中了目標,甚至把來襲擊的以色列戰機給趕跑了,這場沖突正變得越來越激烈,從之前的單點偷襲,變成了兩邊來回猛打的高強度對抗。
更麻煩的是,真主黨、哈馬斯這些中東老對頭現在還沒全力摻和進來,可明顯在旁邊看著熱鬧,一旦他們也下場打仗,局勢怕是要徹底沒法控制了。
中東這地方本來就跟個火藥桶似的,到處都透著火藥味,現在就因為一枚導彈,局勢的緊張程度又一下子上來了。
表面上看,是也門胡塞武裝用導彈襲擊以色列,但稍微了解中東局勢的人都知道,背后的真正操盤手是伊朗,而這場看似局部的沖突,背后其實牽動著整個中東格局中最敏感的核心,伊朗的核計劃。
真正讓局勢變味兒的是,伊朗在 6 月底突然對外說,不再讓國際原子能機構進他們的核設施檢查了,連機構的工作人員都給攔在了門外。
伊朗說國際原子能機構早就沒了中立立場,成了西方國家的 “政治工具”,這就是他們不讓檢查的理由,這么一來,伊朗的核項目就徹底成了個 “密室”,外面的人再也沒法確定他們到底在不在造核武器。
這一消息傳到以色列簡直就是當頭一棒,以色列幾十年來最擔心的就是伊朗發展出核武器,一旦那天到來,對他們來說就是“國家存亡之戰”。
之前美國還曾對伊朗核設施發動空襲,想要破壞其離心機和核材料,但衛星照片顯示核心設備毫發無傷,這不僅沒能打擊伊朗信心,反而讓伊朗更有底氣,立場變得更強硬。
伊朗剛剛上任的新總統佩澤希齊揚,在公開場合表現得一副和平姿態,說伊朗“不搞核武器,也不想挑起戰爭”,但話鋒一轉他又強調:發展和平核能是伊朗的主權,核計劃將在幾個月內重新啟動。
這話說得不緊不慢,但潛臺詞卻很清楚,伊朗不再接受任何外部監督,想干什么只自己知道。
這種“不透明”的姿態,引發了美以兩國高度警覺,以色列更是直接采取行動,不再僅僅守著自己家門口。
他們公開宣布,在敘利亞南部抓獲了伊朗革命衛隊 “圣城旅” 的一個小隊,稱這小隊涉嫌在以邊境搞活動,還放話:這只是個開始,我們會繼續在敘利亞 “清除伊朗勢力”。
這就表明以色列正在將“隱形的較量”變成公開的對抗,他們不再滿足于防守,而是主動出擊,試圖把戰線從以色列邊境拉到整個中東。
不論是也門的導彈襲擊、敘利亞的伊朗特工,還是伊朗國內的核項目,以色列如今統統視為威脅。
當以色列戰機在也門上空狂轟濫炸、火光沖天,伊朗的核項目又傳出重大變動時,全球的目光迅速投向美國,山姆大叔這次會不會像以往一樣,第一時間跳出來力挺盟友?
但這次不同,美國表現得異常低調,白宮甚至沒有公開發一條明確聲明,整個態度說不清是回避,還是在觀望。
過去,一旦以色列動手,美國總是最快站臺聲援,但這次的沉默引發外界猜測:難道美國正在重新評估其中東角色?或者說,美政府不想再為每一次沖突“買單”,開始選擇“冷處理”?
就在這節骨眼上,內塔尼亞胡沒咋聲張,直接飛到美國去見特朗普這個 “老朋友”,倆人在海湖莊園偷偷碰面,這背后藏的事兒可不少,讓人忍不住琢磨。
川普早早就放話,說要親自促成以伊達成 “永久協議”,還得解決加沙沖突,聽著像是來當調解人的,可實際上卻給以方添了老大的壓力。
內塔尼亞胡此行的目的其實很現實,他一方面想穩住與特朗普的關系,為自己在國內政壇爭取更多安全感,另一方面希望通過特朗普的影響力,推動一份可控的加沙?;鸱桨?。
他是真沒料到,特朗普會蹦出 “讓以色列遵守協議” 這種話,這話聽著平常,其實就是在警告以色列:別再毫無顧忌,想咋干就咋干了。
眼下加沙局勢談判的麻煩在于,雙方的要求差得老遠,哈馬斯這邊的訴求很明確:一是永久?;?,二是引入聯合國的人道救援。
而以色列堅持必須先釋放所有人質,否則談都不談,這種“一個談和平、一個談底線”的對話,從一開始就難以對上節拍。
更棘手的是,特朗普這番話在時間點上也很微妙,他可能是在為自己的大選鋪路,試圖以“中東調停人”形象吸引選票。
但對以色列而言,這并不是一個好消息,他們最依賴的“朋友”開始講和平、談妥協,而不是一味支持,這對內塔尼亞胡政權來說是個沉重打擊。
這個時候的中東已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沖突地帶,更像一個巨大的政治棋盤,每一件事單看都令人緊張,但放在一起看就像一場即將溢出的地緣政治風暴。
所有人都已入局,只是沒有人知道,誰的下一步棋會把整個局面徹底引爆。
參考資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