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暑氣尚未消散,凌云玉石博物館內洋溢著收獲的喜悅與不舍。
7月7日下午 ,由廈門市湖里區文化和旅游局、廈門市湖里區教育局主辦,湖里區文化館、凌云玉石博物館承辦的湖里區第十三屆外來員工子女藝術夏令營畢營儀式在此溫情落幕,來自湖里區各民辦小學的56名營員們度過了三天難忘的夏令營時光。
湖里區文化和旅游局局長肖瓊女士,湖里區教育局副局長李可可先生,湖里區文化和旅游局三級調研員張濤先生,湖里區委宣傳部一級主任科員徐淑純女士,湖里區文化館館長、夏令營名譽營長闕全安先生,湖里區關工委副主任、宣講團團長、夏令營副營長鄭道節爺爺,湖里區文化館副館長、夏令營營長朱玉玲女士,凌云玉石博物館館長、夏令營營長楊佩女士等領導嘉賓親臨現場,與孩子們共同為這場文化之旅畫上圓滿句點。
傳承致遠 未來可期
儀式之初,由楊佩營長代表主承辦方進行結營發言。她表示,三天的夏令營如夏日陣雨般短暫卻有力,孩子們從開營時的期待羞澀到如今帶著自信展示作品,用成長證明這場以“薪火傳承少年志 修德潤心共成長”為主題的藝術之旅不負期待。
她回顧,孩子們在夏令營中觸摸玉石溫潤、體會篆刻匠心,在剪紙中融入對廈門的熱愛與家鄉的思念,專注眼神里的好奇與敬畏正是“傳承”最動人的模樣。她提到,外來員工子女是城市未來的重要力量,夏令營希望大家在藝術中找到歸屬感,讓“第二故鄉”的溫暖住進心里。
最后,她寄語孩子們:閉營是“傳承”的開始,愿大家帶著收獲,如玉石般溫潤有光,在廈門長成自己喜歡的模樣。
精彩時光 藝彩紛呈
視頻回顧環節,大屏幕流轉著三天夏令營的精彩瞬間,從初見時的好奇到體驗中的專注,從作品完成后的雀躍到此刻的依依不舍,每一幀都記錄著孩子們的成長與蛻變。
家長代表與營員代表先后分享了夏令營的心得感受,家長代表字里行間滿是欣慰與感激,營員代表則是滿滿的感動與收獲,深深打動在場的每一個人。
家長代表:廈門市湖里區啟泰學校 徐心怡媽媽
“三天前送孩子來夏令營時,我還在擔心他會怯生、會想家。但現在,看到他能在舞臺上從容表演,能主動和小伙伴分享趣事,這份成長讓我既驚喜又動容。作為外來務工者,我們總在為生活奔波,常常覺得虧欠孩子太多陪伴。是這次夏令營,讓孩子們在藝術的滋養中收獲了快樂,更讓我們這些家長感受到了城市的溫暖?!?/p>
營員代表:廈門市湖里區東芳民辦小學 劉華宸
“在活動中,我了解到篆刻、剪紙作為非遺文化的歷史與魅力,通過親手制作專屬印章、打磨玉器和剪紙,我感受到傳統文化的莊重與奇妙。這3天里,我不僅收獲了知識與技能,更收獲了珍貴的友誼。感謝闕館長、楊營長、朱營長和各位老師的悉心教導,感謝工作人員的辛勤付出,也感謝同學們的相互陪伴與幫助。我會將親手制作的作品好好珍藏,更會將在夏令營中感受到的傳統文化魅力,傳遞給身邊的每一個人?!?/p>
妙解云肩 非遺煥彩
非遺分享環節中,湖里區區級非遺傳承人李玉蘭老師帶來的云肩技藝講解尤為動人。孩子們聽得入神,時而舉手追問紋樣的故事,時而觀察老師手中的半成品。
在一問一答、一觀一品中,對這項承載著歲月智慧的非遺技藝有了更鮮活、立體的認知。
玉果寄情 嘉許成長
優秀營員頒獎儀式,是對孩子們努力與成長的肯定。一顆顆黃澄澄的玉蘋果寄托著對孩子們最真摯的期盼 —— 愿他們在成長路上始終平安喜樂,順遂無憂。
三天的夏令營時光,孩子們在非遺技藝中感受藝術之美,從篆刻方寸天地到剪紙勾勒乾坤,從玉石打磨感悟匠心到古法雕琢領略智慧。這場夏令營不僅是知識與藝術的交融,更是一場溫暖而深刻的文化傳承之旅。
篆刻啟智 對話非遺
開營首日,振奮人心的儀式致辭與凌云玉石博物館的文化探索,為孩子們打開了傳統文化的大門。而下午的《非遺中的中國篆刻》課程,更是點燃了孩子們探索非遺文化的熱情。
課程從篆刻的千年歷史講起,從殷商時期龜甲獸骨上的刻畫文字,到現代文人篆刻的流派紛呈,同學們仿若穿越時空,見證篆刻藝術的發展脈絡。
《溫潤雅玉中國美》課堂,他們深入品鑒篆書入印的韻味與玉器紋飾的精妙,在篆刻創作環節更深刻感受漢字與玉石碰撞出的藝術火花。
童心廈門 鳳凰花開
夏令營第二天上午,同學們走進李寶鳳剪紙藝術館,一幅幅精美絕倫的剪紙作品令孩子們驚嘆不已。
在動手體驗環節,孩子們以“美麗廈門 鳳凰花開”為主題,用靈動的雙手與剪刀勾勒對生活城市“廈門”的熱愛。
以玉明德 琢玉成器
《比德如玉少年心》課堂上,孩子們學習玉所代表的 “仁、義、智、勇、潔” 五種美德,感悟傳統文化中 “君子比德于玉” 的深刻內涵;
《玉出昆侖凌云志》則帶他們走進古代成年禮儀,了解加冠禮、及笄禮的莊重,以及成年佩玉所象征的責任與擔當。
《玉不琢不成器》實踐中,孩子們親手打磨玉器,當砂紙、水流與璞玉一次次相接,盡管過程十分考驗耐心,當粗糲的璞玉到溫潤的成品,深刻體會到 “雕琢” 不僅是工藝,更是成長的必經之路。
藝術的表達多種多樣,同學們在淘玉區尋得心儀的玉石,并以彩泥為輔助,拼貼出一幅幅充滿童真的創意作品。
古法尋根 薪火永續
夏令營的第三天,同學們走進《大國小匠,古法制玉》傳統文化研學課堂,探尋古代制玉的智慧密碼。
通過《了解古代制玉圖》,他們知曉了在科技不發達的古代,古人如何憑借雙手與簡單工具,將璞玉雕琢成稀世珍寶。解玉砂、砣具的運用,線切割、鉆孔等工藝的精妙,無不令同學們感嘆古人的匠心與智慧。
在實踐環節,同學們親身體驗制玉的部分工序,當一塊塊典雅的“福”字玉牌誕生時,他們不僅收獲了一件珍貴的手作,更傳承了精益求精、持之以恒的匠人精神。
薪火相傳,生生不息,湖里區第十三屆外來員工子女藝術夏令營雖已落幕,但文化傳承的種子已在孩子們心中扎根,期待這些少年帶著在夏令營中修德潤心,收獲的文化自信與成長力量,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者與弘揚者讓文化的薪火照亮未來的道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