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磚紅瓦的整齊院落,平坦暢通的瀝青鄉村路,村廣場嬉戲老少同樂,農產品基地游客采摘忙……走在山東省平邑縣溫水鎮夏日的鄉村,一幅環境優美、產業興旺的鄉村振興畫卷映入眼簾。
近年來,溫水鎮在美麗鄉村建設尤其是環境整治連片治理方面,推行“全域整治、長效管護、全民共建”模式,鄉村由“單點盆景”向“全域風景”華麗蝶變,走出一條“環境美”帶動“產業興”“百姓富”的鄉村振興之路。去年11月,全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現場推進會在這個鎮召開,其“點線面結合、建管護并重”的治理模式獲全省推廣。
一個資源稟賦并不突出的鄉鎮,如何實現這一蝶變?
直面痛點,從“臟亂差”到“潔凈美”
溫水鎮地勢平坦、村莊密集、人口眾多,過去普遍存在村莊規劃缺失、環境“臟亂差”難題。
鄉村環境整治從哪里破局?溫水鎮選擇“先治痛點、再塑亮點”。前南林村曾因一個3畝大的“臭水坑”飽受詬病。該鎮將其列為攻堅試點,清淤疏浚、生態修復,硬是將臭水坑變成了集休閑、文化于一體的多功能廣場。以此為突破口,該村劃分片區梯次推進整村整治,統籌實施街巷硬化、村莊綠化,基礎設施不斷完善,迅速蛻變為“月季飄香、廣場煥彩”的和美鄉村新樣本。
前南林村的“蝶變”是溫水鎮全域整治的縮影。該鎮立足全域村莊“棋盤式”分布的地形特征,堅持精細化推進,注重地上地下協調、村內村外統籌,確保街巷通透、生活便捷。針對易反彈問題,將村莊整治抽象要求轉化為可操作的“規范動作”,創新制定如“柴禾不出院”“廚墻無污漬”等可視化標準,集中清理土堆、糞堆、柴堆、石堆、垃圾堆“五堆”,拆除殘垣斷壁,整治雜亂線路。同時,美化增彩,墻體彩繪煥然一新;綠化提質,零碎閑置地變身“一米小菜園”、小花園;亮化升級,節能路燈點亮鄉間;路域整治,清理路肩、規范標識;河塘生態修復,清淤護坡、凈化水質……點、線、面立體提升格局逐步形成。
經過持續連片整治與綜合提升,鎮內道路互聯互通,鄉間路如飄逸絲帶,串聯起一個個街道整齊、廣場河塘相映成趣的“潔凈美”綠色村莊。
整治后的村莊面貌一新
全民共建,從“干部干”到“一起干”
鄉村環境整治涉及千家萬戶,如何激發內生動力?溫水鎮摒棄“一刀切”,尊重群眾意愿,推行“一村一策”,讓整治效果更契合生產生活所需。
該鎮一村一村搞規劃,讓黨員干部群眾參與到規劃建設的全過程。為解決人力不足的問題,該鎮加強組織引領,成立鎮駐工作組幫扶,各村黨支部組建“黨員先鋒隊”,建立“支部包片、黨員聯戶”制度,整合駐村工作組、黨員干部、公益崗、環衛工等力量下沉網格,構建“領導包片統籌、網格下沉治理、黨群聯動聚力”的立體化工作體系,開展全覆蓋、無死角的拉網式整治。
“三分整治、七分管護。”該鎮邊整治邊管護,探索長效管理機制。鎮級層面購買社會化服務,組建專業保潔隊伍負責垃圾清運、廁所管護等常態化工作;村級依托網格化管理,壓實“村兩委+公益崗”專職管護責任。建立定期評比晾曬機制,考核結果與績效掛鉤,以剛性約束促常態長效。
動員群眾唱主角,以看得見的變化贏民心。隨著鄉村整治成效不斷顯現,越來越多的群眾加入到鄉村整治工作中來。溫水鎮因勢利導,創新實施“能人返鄉”工程,以“我為家鄉添光彩”凝聚力量,動員在外務工人員有錢出錢、有物出物、有力出力。在拆遷通街、設施建設、環境美化等關鍵環節,“能人”主動參與規劃,村民積極建言獻策,通過收集群眾建議,動員自發捐款、義務投工,實現了從“被動配合”到“主動奉獻”的深刻轉變,形成了“干部帶頭、能人引領、群眾參與”的共建格局。
拓寬資金渠道,解決鄉村環境整治“錢從哪里來”的難題。溫水鎮多方整合資源,爭取省市派第一書記幫扶、庫區移民村等政策支持,整合“百千工程”、和美鄉村示范創建、鄉村振興推進區、“四好農村路”建設等各類資金,推動資源要素向片區集聚。搶抓鄉村振興政策集成改革試點機遇,構建統一高效的政策體系。在一系列政策加持下,從鄉村水電路到美化、亮化、彩化再到生活垃圾收集、農村污水設施改造,都實現了改造全方位。
產業融合,從“環境美”到“百姓富”
環境整治的最終落腳點是富民強村。環境美為溫水鎮做活全域旅游文章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他們依托靠近山東第二高峰蒙山的區位優勢,將人居環境提升與農旅產業深度融合,因地制宜發展奇異果、櫻桃、草莓等果蔬采摘產業,依托大蒜、蒜黃等特色農產品打造特色種植基地,吸引游客體驗農事活動,品味地道農產品。立足溫水鎮水質好的先天條件發展特色鱘魚養殖,成為游客了解水生生物、體驗垂釣樂趣的好去處。
融入大蒙山旅游圈,精心建設“百槐園”“仁孝采摘長廊”等特色景觀,巧妙融入廢棄石磨、古井等鄉土元素,形成“春賞花、夏納涼、秋摘果”的四季旅游動線。
由點到面,全域布局田園綜合體,融合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功能,持續扮靚鄉村“顏值”,不斷做強產業“內涵”,實現環境美與百姓富的良性互動,為鄉村振興注入持久動能。
從整治痛點難點到激發全民參與,從建立長效機制到推動產業融合,溫水鎮以鄉村環境全域整治為筆,繪就了一幅生態宜居、治理有效、產業興旺的和美鄉村新圖景,生動詮釋著人居環境改善帶來的深刻蝶變。(苗曉林 孫兆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