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山東曲阜7月10日電 題:尼山“論水” 有何深意?
中新網記者 沙見龍
盛夏時節的山東曲阜尼山圣境生機盎然。來自全球12個國家的60位專家學者圍繞“水文化與全球現代化”,展開了一場國際性的思想交鋒,共探應對全球水危機的文明智慧。
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千百年來,不同民族、地域和文化圍繞治水、管水、用水形成了獨特的認知、技術與價值觀體系,織就多元共生的水文化圖卷。
中外專家在第十一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水文化論壇現場同臺對話。沙見龍 攝
面對當前全球水災害頻發、水污染嚴重、水資源短缺等現狀,第十一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首設水文化論壇,讓不同文明的治水智慧在此碰撞融合。
“尼羅河水位變化規律,塑造了古埃及人的生活與生產規律。”埃及旅游和考古部部長助理阿邁德·瑞和馬說,世界上其他偉大河流也同樣造就了不同的燦爛文明,并存在諸多相似之處。當遇到危機時,需要聯合不同群體力量,才能更好地應對挑戰,規劃水資源可持續發展。
“在不同文明間建立有效的對話,是尼山世界文明論壇的理念。”西班牙華倫西亞遺產局高級專家、展覽部主任路易斯·馬丁認為,不同文明之間如何交流借鑒、相互理解,促進并維護世界和平,可以從跨流域、跨國家河流治理的成功實踐和經驗中得到啟發。
與會嘉賓現場分享關于水文化的觀點。沙見龍 攝
國際水利與環境工程學會主席菲利普·顧博維爾坦言,當前,全球在保障水安全、解決糧食安全、應對能源生產難題以及抵御自然災害等方面面臨挑戰。他建議各國、各界攜手研發新設備提升能源生產效率,借助數字化手段監控供水網絡、減少泄漏,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創造新的水資源管理方式。
中國大壩工程學會理事長、山東省水利科技專家委員會主任矯勇從多方面闡釋了治水與水文化的內在聯系。他認為,水利人不僅要設計、建設、運行好每一項水利工程,充分發揮其在保障水安全中的功能,同時也要挖掘出江河、水利水電工程與水文化的系統性關聯,繼承和弘揚好水文化。
與會專家接受記者采訪。沙見龍 攝
“善治國者,必治水。”水利部政策研究項目水文化專家凌先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將水文化的先進理念引入尼山世界文明論壇,使其上升到世界文明的層面,是一個很獨到的角度。水不僅是生命之源,也是文明之源,用治水的理念、精神等去處理國與國之間的關系,推動世界文明的進程,進一步增進交流和相互理解,值得人們期待。
現場發布的《第十一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水文化論壇倡議》也呼吁,要尊重世界各國水文化的多樣性,強化不同文明之間水文化交流互鑒,積極構建全球水文化共同體,讓多元水文化為人類可持續發展注入不竭動力。
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尼山圣境內高78米的孔子像神圣肅穆。隨其目視的方向望去,水光瀲滟的湖面隨風涌起汩汩清波,似水文化交流互鑒激起的思想浪潮。
從文明互鑒到全球共治,這場以水為媒的對話注定意義非凡。以尼山為舟,充滿“儒味”的齊魯水文化也將在世界文明交融共生的浩瀚海洋中駛得更遠。(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