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蟒(Python bivittatus)腸道內壁的特殊細胞使其能夠完全吸收獵物的骨骼。
研究人員發現,緬甸蟒腸道內壁的特殊細胞能夠處理獵物骨骼中的鈣。這一發現有助于解釋這些頂級捕食者如何消化整個獵物。
該研究團隊在《實驗生物學雜志》上發表了他們的發現。
緬甸蟒通常捕食鳥類和小型哺乳動物,但它們無需每天進食。蟒蛇會整個吞下獵物,并花費數天時間消化,之后才會再次捕獵。
在消化過程中,蟒蛇會分解獵物的骨骼。這些骨骼為蟒蛇提供了飲食中必需的鈣 —— 但蟒蛇無法利用所有的鈣。該研究的共同作者、法國蒙彼利埃大學的生物學家讓-埃爾韋·利尼奧(Jehan-Hervé Lignot)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我們想弄清楚它們是如何通過腸壁處理和限制這種大量鈣質吸收的。”
為了研究蟒蛇如何管理其鈣攝入量,研究人員給緬甸蟒喂食了三種不同的飲食方案:常規的整只獵物飲食;無骨獵物的低鈣飲食;以及無骨獵物加鈣補充劑的飲食。在喂食若干餐后,研究團隊觀察了每種飲食方案對蟒蛇腸道的影響。
研究團隊發現,蟒蛇腸道內壁狹窄的特殊細胞在消化骨骼方面發揮了作用。在那些食用整只獵物或添加了鈣補充劑的無骨獵物的蟒蛇體內,這些細胞內含有由鈣、鐵和磷組成的顆粒物。但在只食用無骨獵物的蟒蛇體內則沒有發現這些顆粒物。
研究人員在研究中寫道,這些細胞可能參與排出蟒蛇無法吸收的鈣質。它們可能將多余的鈣濃縮成顆粒物,然后與其他未消化的成分一起隨蟒蛇的糞便排出體外。
自從在緬甸蟒體內發現這種狹窄的腸道細胞后,科學家們也在其他蟒蛇、蚺蛇以及毒蜥(Heloderma suspectum)的腸道中發現了它們 —— 這些動物都是整個吞食獵物的。但目前尚無證據表明其他同樣整個吞食獵物的動物(如海豚或食魚鳥類)會產生這種鈣顆粒物。
研究人員寫道,進一步的研究可能會揭示這些消化骨骼的細胞在動物界中的普遍程度。
利尼奧在聲明中說:“以硬骨魚或水生哺乳動物為食的海洋捕食者肯定也面臨著消化骨骼和排出多余鈣質的相同問題。主要以骨骼為食的鳥類,例如胡兀鷲(Gypaetus barbatus),也將是值得研究的對象。”
如果朋友們喜歡,敬請關注“知新了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